晉國博物館入口正前方名為《晉魂》的雕塑。中國日報網 雷蕾 攝
中國日報網9月11日電(記者 雷蕾)33年前,晉國早期國君僅僅是歷史記載中的名號,1992年之后山西曲沃的一系列重大考古發現,將這些古老的文字變成了實證。9月11日上午,全國網絡媒體山西行的記者走進晉國博物館,親眼目睹公元前1040年后,晉國的文化與輝煌。
晉國博物館位于曲沃縣曲村鎮,是依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馬——曲村遺址”而興建的全省第一座以晉文化為主題的遺址類博物館。晉國博物館打造了晉國史、發掘史、遺址展三個亮點。
歷史文化展廳以晉國歷史為線索,通過晉侯墓地出土的大量珍貴文物,展示了晉國由公元前1040年左右叔虞封唐、燮父改唐為晉、文公稱霸、六卿專政、三家分晉等一系列足以影響中國古代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
遺址發掘史展廳展示了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三代考古學人歷盡艱辛、博覽地書、尋覓求證的經過。
遺址展廳則采用一處遺址一種展示方式的方法,重點展示了四組晉侯及夫人墓葬和三座車馬坑,呈現給觀眾一幅兩周時期邦國王侯墓葬的全景圖畫。
據介紹,晉國博物館在墓穴原址基礎上還原了晉侯及夫人墓葬挖掘時的情況,其中的一座大型車馬坑的時間比秦始皇陵兵馬俑早400多年,坑中車體早已土化,但2800余年前的戰馬和軍犬的骨骼化石,仍清晰可見。
經過十余次大規模勘探發掘,考古學家發現了九組十九座晉國早期國君及夫人墓葬,十座車馬坑,發掘各類珍貴文物12000余件,其發掘成果為我國“夏商周斷代工程”西周列王編年課題的解決提供了支撐,被列為1992、199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01年又被評為中國20世紀一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
(編輯:徐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