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由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和光明網共同主辦的北京國際設計周經典設計獎主題峰會在中華世紀壇舉行。今年主題峰會圍繞2014經典設計獎“中國大運河保護性修復設計項目”,將主題聚焦于“文化遺產保護與再設計利用”。本次主題峰會是北京國際設計周首次舉辦的經典設計獎主題峰會。
? 2014經典設計獎“中國大運河保護性修復設計項目”,是基于“大設計”思維下的國家級項目。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2014年6月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大運河保護性修復設計項目全面詮釋了文化遺產保護與再設計利用的思考,在充分尊重歷史遺跡、保持原有生態風貌的前提下,對大運河及沿線歷史遺存、歷史街區村鎮及相關聯的環境景觀等進行保護性修復和再利用設計。項目實現了文物保護、航道整治、環境治理、文化旅游開發的協同推進,賦予大運河與沿線城市新的活力和發展機遇,是創意設計促進歷史文化遺產可持續發展的典范。
??主題峰會上,札艾爾先生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文物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ICCROM) 總干事戴卡羅先生委托,他在致辭中講到:“經典設計獎”能授予中國大運河保護性修復設計項目,這對各國提高文物保護意識、增強文物保護與再設計、再利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希望國際文化遺產領域及設計界能夠更加關注參與文化遺產保護與再設計利用工作,通過設計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以大運河項目為切入口,以更廣闊的視角做了題為《文化遺產空間再設計》的主旨發言。單霽翔認為,當下文化遺產保護的形勢已經進入最關鍵、最緊迫的新時期,文化遺產保護對象理念不斷拓展,日漸融入人們日常經濟生活,文化遺產保護真正的目的是傳承。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劉曙光談到大運河不同于其他文化遺產,其跨越多個省市、涉及多個部門,保護與管理難度更大。他重點闡述了后申遺時代,如何更好地對大運河進行保護與管理。
??對于文化遺產而言,保護并不意味著封閉,如何在保護的基礎上對文化遺產進行再設計,使其可以更好地與城市融合,進而為當代社會所用。這是此次主題峰會探討的一個重點。北京國際文化藝術保護中心理事長孔繁峙、中國建筑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劉凌宏則就大運河人文帶與城市設計問題闡述了建設性觀點。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柳冠中從設計哲學角度分析了設計為文化遺產保護帶來了怎樣的思考。中央美院建筑學院院長呂品晶則以大運河2050的未來視角介紹了大運河沿線城市文化研究課題及文化驛站的設計案例。
??大運河沿線十余個城市的代表也相聚一堂,蘇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蘇州市文物局局長陳嶸作為大運河沿線城市代表,現場分享了“文化遺產再設計城市樣本——蘇州城市文化視覺形象的設計運用探索”主題發言;大家一同用發展的眼光共議大運河的未來。
? 峰會最后,主辦方分別向大運河沿線城市代表頒發了署有各自城市名稱的“經典設計獎”紀念獎杯。
??此次主題峰會進一步挖掘了大運河文化,把大運河文化遺產的繼承、保護和發展結合了起來,推動了大運河文化產業帶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形成并促進了大運河沿線城市對于文化遺產保護與再設計利用的共識與行動。
??經典設計獎主題峰會的舉辦,是為了進一步傳播北京國際設計周經典設計獎的“大設計”觀念,進一步樹立經典設計獎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北京國際設計周計劃經典設計獎主題峰會計劃每年舉辦一次,每年主題峰會將圍繞上一年度“經典設計獎”獲獎項目展開討論,積極促進創意設計與相關產業、與城市發展、與生活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