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是習奧2013年“莊園會晤”、2014年“瀛臺夜話”和2015年“白宮秋敘”三次長談的重要成果。開創大國外交新篇章,開創大國關系新紀元。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究竟新在哪?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探究竟。
圖為:2015年9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華盛頓同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會談。
會談后,兩國元首共同會見記者。
一、新主體
中美大國關系之中兩個主體的性質是新的。中國與美國兩國社會制度迥異,分別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世界上最大的、新興的社會主義國家和最大的、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這樣兩個國家可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和平共處,這樣的大國關系,在世界上“前無古人,后啟來者”。
中國不是歷史意義上的傳統崛起國,美國也非傳統意義上的守成國。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不尋求挑戰當前國際秩序,而是國際體系建設與完善的參與者與貢獻者。習近平在出席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會舉行的歡迎宴會并發表演講時指出:“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我們剛剛紀念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歷史給我們一個重要啟迪就是,和平發展是人間正道,一切通過武力侵略謀取強權和霸權的企圖都是逆歷史潮流的,都是要失敗的。中國人2000多年前就認識到了‘國雖大,好戰必亡’的真理。中國歷來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和積極防御的軍事戰略。我愿在此重申,無論發展到哪一步,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為表明中國堅持和平發展的決心,我不久前宣布中國將裁軍30萬?!贝舜卧L美第一次與奧巴馬會晤時就強調指出:“中國是現行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同時也是受益者。改革和完善現行國際體系,不意味著另起爐灶,而是要推動它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美國總統奧巴馬也曾多次表示,美國同樣希望與中國合作,無意遏制或圍堵中國,因為這樣做不符合美國的利益。在多極化時代,美方歡迎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建設性作用,愿意同中方加強交流合作,攜手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共同促進亞太和世界和平與安全。奧巴馬對習近平說:“美國歡迎中國和平崛起。一個穩定、繁榮的中國,不僅符合中國人民利益,也符合美國和國際社會利益。”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不同體制的國家,有著同樣美好的夢想。2013年6月,習近平在加州與奧巴馬莊園會晤時說:“中華民族和美利堅民族都是偉大的民族,兩國人民都是偉大的人民。中國夢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系沒有先例可尋。但是,事在人為,堅信只要雙方拿出決心和信心,保持耐心和智慧,既大處著眼、登高望遠,又小處著手、積微成著,“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就一定能夠完成這項和平事業。
圖為:2015年9月24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華盛頓布萊爾國賓館同美國總統奧巴馬
舉行中美元首會晤。這是兩國元首在前往布萊爾國賓館的路上邊走邊談。
二、新地位
中國的國際地位是新的并在不斷變新。當下和以后的中美關系之所以不同于以往,關鍵在于中國的國際地位己經發生了很大改變,并且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這種變化會不斷超出想象。
建國初期的中美關系以意識形態對立為主,受美蘇冷戰的影響較大。隨著冷戰結束和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化,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中美關系逐漸成為塑造國際秩序的重要因素。
隨著中國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大幅上升,美國對中國日趨重視,兩國經濟往來日益深化,美國不但不再打經濟牌威脅中國,而且需要憂慮中國經濟衰退對美國經濟的沖擊。同時,中國國力上升使得中國外交的獨立性日益體現,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的示范作用和影響力越來越大,習近平主席此次在聯合國主持南南合作圓桌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為南南合作升級提供了新理念、新模式和新動力,引領南南合作實現歷史性新跨越,受到發展中國家廣泛認可。近年來,中國外交世界矚目,與俄羅斯、巴西、印度、南非等“金磚國家”成為發展中國家在南北對話中的代表;2008年金融危機后,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主要驅動力;同時因為中國更多參與到各項國際事務中來,中國也有更強動機與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對等交流,塑造更加公平的國際秩序。
中國國際地位新,還新在中國發展國情上。從經濟總量上說,我國已經是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從人均發展水平上看,中國又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習近平指出:“我們也清醒認識到,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相當于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美國的七分之一,排在世界80位左右。按照我們自己的標準,中國還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如果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中國則還有兩億多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中國城鄉有7000多萬低保人口,還有8500多萬殘疾人。這兩年,我去了中國很多貧困地區,看望了很多貧困家庭,他們渴望幸福生活的眼神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