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日報10月26日報道,以下是《中國日報》10月26日刊發的文章精選。
Emotional send-off for Xi was a fitting finish
習近平訪英完美收官
當地時間23日下午,習近平夫婦從曼徹斯特啟程返回北京,圓滿結束了此次對英國的國事訪問。在最后一站曼徹斯特的訪問時,從當日凌晨5點半開始,大批中國留學生和華裔就聚集在曼徹斯特的艾伯特廣場上高喊“習大大”,希望一睹習主席的風采。這體現出一種信心,也為習近平訪英添上明亮的一筆。(閱讀全文)
President's visit shifted focus of ties between China and UK
習近平訪英將中英關系帶到新高度
在結束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后,國家主席習近平24日回到北京,在訪問中,英國高度重視此次訪問,以最高規格歡迎習近平主席,中英雙方達成59項協議和共識。以經貿合作為重心,習近平主席此訪將中英關系帶到了新的高度。(閱讀全文)
Trilateral summit needed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中日韓領導人會議重啟
11月1日,中日韓領導人會談將在韓國首爾舉行。由于關系惡化,中日韓領導人會談中斷了約3年半的時間,而此次會議重啟標志著東亞合作邁出了重要一步,也是中日關系解凍的又一跡象。中日韓領導人會談會是三國打破關系僵局,推動區域合作的黃金機會。(閱讀全文)
China's central partners in Europe
德法是中國在歐盟的核心伙伴
德法兩國大使刊文指出,德法是中國在歐盟的核心伙伴。德法兩國領導人將在近期接踵訪問中國。兩國領導人的對華訪問可謂正當其時。德法兩國均已在多年前與中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為應對歐洲、亞洲乃至全球性緊迫問題,德法兩國各自同中國的伙伴關系從未像今天一樣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閱讀全文)
Reforms pace 'needs to quicken',economists urge
吳敬璉:我國需加快改革步伐
10月25日,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在清華大學產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十周年慶典時發表主題演講。他指出,中國經濟轉型成效不大,唯一出路是推進改革,并認為消除體制性障礙是改革的關鍵。(閱讀全文)
Program to boost medical benefits
輝煌十二五系列報道:醫療保險成就巨大
“十二五”期間,醫療保險制度取得重大成就。重慶2013年已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城鄉居民大病患者,可在享受基本醫保報銷的基礎上,實現自付費用的“二次報銷”。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31個省份都開展了大病保險工作,261個地市開展了城鎮居民的大病保險,239個地市開展了新農合的大病保險,有效減輕了群眾醫藥負擔,遏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閱讀全文)
Economists: Interest reforms let market decide
央行再度雙降 進一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中國央行上周五宣布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和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專家指出,此次“雙降”是為了進一步緩解“融資難、融資貴”,標志著我國在經濟改革中邁出重要一步。(閱讀全文)
Tampon makers seek breakthrough in Chinese market
衛生巾生產廠家在華尋求突破
中國衛生巾市場需求狀況并不如全球市場樂觀。大多數全球女性衛生產品制造商因為需要大量投資以及對產品態度消極而放緩了其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不過,中國巨大的市場仍然讓一些小的創業企業有很好的機會,比如由兩位法國商業在中國創辦的慰舒衛生巾。(閱讀全文)
Covestro chief bullish on China
專訪:科思創CEO看好中國市場
“雖然中國經濟放緩,但增長勢頭依然強勁,中國塑料市場是光明的,”創新型聚合公司科思創首席執行官唐納德接受采訪時如此說道。科思創的前身是前拜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15年9月1日更名運營。唐納德指出,“中國市場對我們來說仍有戰略性意義,我們也將進一步推動在華市場的發展。”(閱讀全文)
(編輯:王旭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