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電,據國家發改委稱,內陸越來越多地區將被列入國家為外商投資列出的負面清單體系中。
負面清單指的是限制外國投資的領域和產業,是現有的“鼓勵”、“禁止”、“限制”的三種投資審批方式的一種延伸。
2013年上海自貿實驗區掛牌成立之后,首次采用了負面清單這一方式。相繼成立的廣東、天津和福建自貿區也采用了負面清單。
10月30日,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改革主任徐善長表示,負面清單這一方式將從沿海地區擴展到內陸地區。
徐善長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道:“我們計劃在中部、西部和西北部的更多省份實行負面清單制度。在選擇地區的時候,我們會考慮該地的基本狀況能否適應深化改革的需要。”
“負面清單”首次出現在國際投資條約談判期間,現在在全球范圍內推廣開來。許多國家采用此方式劃分出事關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或者對激烈的國外競爭比較敏感的領域。
在9月公布的新市場準入制度將負面清單的概念延伸到國內投資領域,而這一制度被視為重要的經濟創新。官員稱,新的國家市場準入清單適用于國內外的投資,并且將在未來兩年內在試驗區推廣,到2018年將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官員認為,該準入制度將為起草針對外國投資者的國家負面清單鋪平道路,國家負面清單將建立在雙方談判的基礎上。但他們沒有具體說明國家負面清單到何種程度會與四個試點地區現行的負面清單重疊。
2013年,中美兩國同意在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的基礎上對雙邊投資協定開展實質性談判。
商務部部長童道馳稱,兩國間的協定是經濟合作的重中之重。中國將在兩國談判的基礎上擬定適用于外國投資者的國家負面清單。
商務部表示,截止八月底,有3900多家外資企業在上海、廣東、天津和福建相繼成立,營業額達2937億元。
(譯者:吉凱麗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