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浪新媒體峰會”開啟“C時代”的網絡媒體的深度融合
11月12日,新浪網主辦的以“新聞革新·聯接未來”以主題為“2015新浪新媒體峰會”在京召開。
新浪網副總裁、新聞總編輯周曉鵬、哈佛大學尼曼新聞實驗室主任 Joshua Benton、谷歌大中華區總裁 Scott Beaumont、財新傳媒CTO 數據可視化實驗室負責人黃志敏、Vice中國區總經理孟金輝、赫斯特中國董事總經理邢文寧、鈦媒體聯合創始人 BT傳媒董事長劉湘明、新榜創始人徐達內、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沈陽等來自國內外領軍媒體行業的嘉賓參會。
他們圍繞何為新媒體、技術突破是敵還是友、數據可視化的前景、Y時代讀者生態、未來用戶需求等當下新媒體領域的熱點話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此外,新浪還聯合清華大學教室沈陽聯合發布《未來媒體報告》,并與多家高校啟動了“新浪新媒體實驗室項目”。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領軍者短兵相接,觀點融合精彩紛呈
新媒體成為一個“話題”以來,人們所看到的是傳統媒體在各條戰線上的節節敗退,陣地正以不能扭轉之勢失守于新媒體,于是一個“結論”誕生了:新媒體的誕生,就是要來革傳統媒體的命的。
新浪網副總裁、新聞總編輯周曉鵬則認為,未來的媒體有個定義叫“我是誰”。未來媒體之路就應該不斷從自我定義和自我顛覆開始。近些年工具在變化,介質在變化,傳播形態在變化,傳播鏈條在變化。
“媒體邊界正在消融,所有的媒體都在觸網,都在互聯網化。我們面對的是媒介即信息,信息即媒體”。
周曉鵬認為,未來媒體的競爭環境下,誰占據對于未來信息和內容定義的制高點,誰就占領了未來媒體的制高點,“未來的媒體一定會是科技公司”。
“新媒體,究竟是徹底顛覆了“傳統媒體”的概念,還是回歸了媒體的本質:作為信息傳播的媒介? ”
“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轉型,是否遵從“傳統媒體+網站+多媒體=成功?程序化”的程式化路徑。
鈦傳媒董事長劉湘明認為,新媒體是對媒體本質的進一步回歸,而非是對媒體內涵的另一次顛覆。
周曉鵬指出,在未來,新浪所有的產出內容產品都將注重三個維度:是不是有信息增量,是不是有視角增量,是不是有情感增量。
未來“新聞之星”現場拷問行業大咖
“好萊塢電影《終結者》向世人展示了技術的巨大破壞性,我的問題未來媒體技術的發展是好是壞?”
“關于這個問題,我想關鍵要看:技術,掌握在什么樣的人手里。”
這樣的對話并非發生在高校的公開課課堂,而是在“2015新浪新媒體峰會”的現場。
本屆論壇創新性地應用了當下的視頻直播互動技術。通過遠程多媒體通訊技術,來自本次峰會分會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四所高校的大學生們,時時關注著主會場的一舉一動,身臨其境般的聆聽著現場嘉賓的發言。
“信息的個性化、多樣化往往是以讓渡用戶隱私為代價的。如何在技術不斷縱深化發展的同時保護用戶的隱私 ?”
此時此刻,站在臺上接受這些“明日新聞之星”“拷問”的嘉賓是來自于哈佛大學尼曼新聞實驗室的主任Joshua Benton。
該實驗室素以研究高質量新聞的未來發展模式為使命。每年年末,尼曼新聞實驗室定期發布的年度媒體趨勢報告更是被美國新聞人奉為行業“圣經”,在全球媒體行業占據著非同小可的引領地位。
“在2000年之后,紙媒每年的量達到了600億美元,現在只有150億美元。這個趨勢還會持續。2007年,當時美國新聞編輯室一共有5.5萬名員工。2015年就只有3萬多名了。”
Benton指出,在這種情況,未來的媒體要在個性化的服務、要做更好的推送、改變用戶的使用方式等方面做出努力。
新浪聯合清華大學發布《未來媒體報告》
如果說肇始于2011年的移動互聯網技術革命,催生了足可以與傳統媒體比肩的新媒體帝國,并已實現信息傳播的“局部數字化”進程,那么,“C時代”的終極目標則是推動整個信息社會的“完全數字化”。
當一切物體成為終端時,人對信息傳播的需求會發生深層變革,網絡媒體的發展方向,也會由此改變。未來的網絡媒體,如何建立起基于物聯網的信息收集系統,并使之與人的系統實現融合?
本屆峰會上,由新浪新聞與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沈陽教授團隊聯合發布的《未來媒體報告》中,提出了一個最新鮮的想象圖景:基于人工智能、無人機、虛擬增強、傳感器、智能大數據技術的支撐。
沈陽指出,未來媒體將實現: 一、無形,而又無所不在,世界你將在任何場景,任何時間完成對信息的獲取;二、信息,全息;讀者不再是第三者的旁觀新聞的發生,借助虛擬現實增強技術,真正意義上的"感同身受";三、全知,更全能;媒體將為每個人提供高智能交互服務,真正信息個性化與價值引導挖掘將實現,信息使用時代來臨;四、高維擬態環境;虛擬世界將跟現實世界交疊,將為現實場景帶來高維拓展。
報告在勾勒出清晰的新媒體“未來圖景”的同時,還從組織策略、技術演進、內容生產、生態經營方面,提出了未來媒體組織應如何進行適應性的發展。形成策略優勢的具體路徑。
新浪與高校啟動新媒體實驗室
峰會最后,新浪網副總裁、新聞總編輯周曉鵬與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助理田麗、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黨委副書記劉自雄、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漆亞林、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副書記趙曙光、復旦 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助理周葆華、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丁漢青一起現場發布了“新浪新媒體實驗室”項目。
該項目是新浪與各高校的戰略合作項目,利用新浪的合作平臺,高校的產學研基地,共同培養高校媒體人才,培育媒體新聲音。
在人才方面,雙方將形成新媒體實習基地,media創新工坊、90后報道團,利用新媒體智庫平臺,做科研成果的線下推廣,并且利用媒體現場課、數據交互開放平臺進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