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這個時候到處都是咳嗽聲。
辦公室中紙張翻飛的沙沙作響和同事們的細聲交談-咳咳-都蓋不住咳嗽的聲響。街上-咳咳-汽車的嘟嘟鳴笛和超市里-咳咳-購物車的咔嗒聲響也伴著不斷的-咳咳-咳嗽聲縈繞耳邊。
咳嗽聲越來越響,渾然成為了音樂-咳咳-音樂廳和電影院里的-咳咳-刺耳音調,還-咳咳-讓人們聽不清老師-咳咳-給謎一樣的-咳咳-考試畫了哪些重點。
支氣管炎肆虐的季節就要來了,到處都是咳嗽聲。
西方人往往會在初到中國的第一個冬天患上重感冒,我想這或許是因為他們從來沒碰過在中國流行的感冒病毒吧。
照顧好自己,這可是容易咳嗽的季節!
有些人說他們能“挺過來”,不管身體的不適照常工作。要想知道誰是這種人,看看辦公室里附近同事的郁悶表情就行,因為他們要在那周忍受40個小時不間斷的咕噥和抱怨。
那些求助于老辦法的人們也不走運,沒的也只是家里存的那些非處方藥而已。
所以,有些人會用老辦法解決:倒半杯威士忌,再澆上滾燙的開水,悶頭一喝。然后穿上運動衫和運動褲,圍上幾層毯子。
許多人都非常信任這個老辦法,這法子至少能讓人忘記生病的事實。
初到中國的西方人很難接受中藥的治療,因為他們對中藥的了解太少。有些人的中藥初體驗甚至太過驚悚,嚇得他們不敢再次嘗試。
我就是這樣。有位醫生曾經給我開了些西藥和幾貼膏藥治療背痛。
他說:“有的病人覺得膏藥特別有用!”
我不知道膏藥對我的后背有沒有用,但我懷疑它或許有點不為人知的傳染病預防效果。膏藥的氣味又重又難聞,導致周圍的人都遠遠地繞著我走,我從來都沒這么難聞過。
后來有次經歷讓我對中藥大為改觀。那次我和朋友、同事還有我最小的兒子一起滑雪,但我兒子突然不太舒服,我們就把他送回了旅館休息,但他卻很快就發起了高燒。
同行的伙伴里有個人有中西醫背景,我問了問她該怎么辦。她去藥店買了包中藥沖劑,用我兒子能忍受的最熱的水沖了杯沖劑給他喝。
我兒子喝完沖劑又躺了兩個小時,之后燒就退了,第二天早上又生龍活虎了。
我對這個中藥的藥名和作用原理一無所知,雖然說西藥我也不懂,但這包中藥確實在幾個小時內就讓一個發高燒的小孩痊愈了。
關于作者:約翰·萊登(John Lydon),中國日報編輯。
(譯者:許楠楠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