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兆娟
小康是否全面,生態環境很關鍵。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把“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十二五”將圓滿收官,“十三五”已迎面而來,新時期我們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保護生態,不僅需要堅強的理念,更需要堅定的行動,綠行中國應運而生,為保護生態環境而不懈行走。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當前,我國資源緊張,環境污染,生態系統退化的問題十分嚴峻,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干凈飲水、安全食品、優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強烈,生態環境惡化及其對人民健康的影響已經成為我們的心頭之患,成為突出的民生問題。提升環境質量,是事關全面小康的一項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
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除了節約用水、綠色出行、自帶購物袋等方式,近年膠東在線倡導發起的“綠行中國”活動為人們的綠色方生活方式又發出了新的號召:出行自帶日用品,拒絕酒店“六小件”。看似一個簡單的舉動,實則是在為建設大美中國而努力。在我國,人口龐大,流動人口每日數以億計,各類大小酒店不計其數,每日浪費的一次性洗漱用品數量多到難以計量,“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偌大的資源和環境,如果稍加不注意,數年之后,綠水青山將難重見,生態紅利也將付諸云煙。綠色節約,除了我們所熟悉的方式,也應從拒絕使用一次性洗漱用品做起。
拒絕使用酒店的一次性用品,不能僅僅用經濟上的計算方式來得出“吃虧”的結論,節省了一套一次性用具,擴大到整個國家,將減少對一片森林的破壞,對一汪清水的污染、對一片藍天的熏染……當有一天我們老了,需要美好環境的陪伴時,曾經這不經意的舉動將為每一個人帶來最真誠的回報。
綠行中國重在意識,貴在踐行。為此國民意識培養成為第一步,經濟發展了,國民意識也要跑步跟上。近年來,每到十一、五一等小長假,都會有各式國人“奇葩”的旅行方式,亂扔垃圾、不文明行為,和崛起的文明中國背道而馳,試想這樣的心態更如何能保障綠行中國的建設?那如何改善?古語曰“知易行難”,凡事邁開了步伐,就離目標不遠了。為此亟需媒體加大宣傳,各社會組織擴大號召,讓每個國民都意識到不負責任的行為將帶來的沉重代價,并身體力行實踐。
綠色生活不只是我們百姓的基層呼吁,更有中央的頂層導航。五中全會明確指出:要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全會從這六個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周密部署,為綠色發展指明了努力方向。以五中全會描繪的藍圖為引領,切實把生態文明的理念、原則、目標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貫徹到各級各類規劃和各項工作中,無不彰顯出中央對環境的高度重視。
風物長宜放眼量。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我們應該牢牢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守住生態文明紅線,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社會形成節約、環保的綠色生活氛圍,一起為美麗中國進行綠色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