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首屆“海絲客家·四堡雕版印刷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客家祖地”——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舉行。來自包括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地區的國內專家與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的學者一起,就四堡雕版印刷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關系、四堡雕版印刷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雕版印刷書籍在東南亞等地的傳播與影響、四堡雕版印刷基地的保護與開發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中共龍巖市委宣傳部部長王金福在致辭中表示,希望通過此次研討會,借助專家學者的智慧,把四堡雕版文化遺產研究得更深、保護得更好、傳承得更好。
本次研討會通過集中研討、分組交流討論、深入實地考察等形式,深入挖掘整理了四堡雕版印刷基地的豐富文化內涵,探討了客家文化和海上絲綢之路對四堡雕版印刷技術的影響,研究了雕版印刷書籍對海內外,特別是東南亞及“海上絲綢之路”沿途所經國家和地區的影響。對福建乃至全國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的經濟和文化活動提供了有價值的思路和觀點,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中共連城縣委書記林英健表示,首屆“海絲客家·四堡雕版印刷國際學術研討會”,是一次意義重大、很有價值的研討會,必將為探究四堡雕版印刷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關系,挖掘提升雕版印刷的歷史價值,實現古為今用,提升連城文化軟實力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連城縣也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客家文化挖掘、保護和傳承,加大客家文化品牌創建提升,積極扶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加快打造“文化強縣”和富有特色的海西新連城。
福建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出發地、“一帶一路”戰略的出發點和戰略重心之一,被國務院賦予了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歷史任務,而龍巖是福建整個“核心區”的重要支點。龍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分布廣泛,四堡雕版印刷技藝就是其中的代表。四堡是明清時期中國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幸存的古代雕版印刷基地,保存著最完整的書坊建筑和雕版印刷工具以及目前世界上保存最為完好的雕版印刷遺址——古書坊建筑群。2001年,“四堡書坊建筑”被列入國家級文保單位。2008年,“四堡雕版印刷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這是客家先人留給后人的智慧結晶和寶貴財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經濟是領導者的重要責任,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文物,保護好名城,同樣也是領導者的重要責任,二者同等重要。”龍巖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四堡雕版印刷基地和印刷技藝的保護工作。今年以來,組織實施四堡書坊建筑子仁屋維修工程;向國家文化部申報了“四堡雕版印刷技藝”專項保護資金;積極爭取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支持,對四堡雕版印刷文化遺址實施整體保護利用,掛牌成立了“中國印刷博物館福建印刷文化保護基地”。連城縣委、縣政府則立足豐富的客家文化資源優勢,進一步加大對客家文化挖掘、傳承和保護力度,制定出臺了四堡古書坊建筑群《保護管理規定》,編制了《保護規劃》和《保護實施方案》等。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對雕版和古書坊建筑的維修保護,開辟四堡雕版印刷陳列館,先后完成林蘭堂、新林蘭堂搶險加固工程、玉砂橋、子仁屋、在茲堂保護維修工程。2014年,四堡鄉中南村、霧閣村被列入全國傳統村落整體保護利用工作第三批實施項目;征集四堡古書坊雕版印刷三級以上珍貴文物158件(套)。
四堡印刷歷史悠久,不但促進了中原文化在南方各省的傳播,更隨鄭和船隊將華夏文明傳遍南洋,其所印書籍因此享有“壟斷江南、行銷全國、遠銷海外”的美譽。
中國印刷博物館副館長劉擁軍,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秘書長張志學,福建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副局長張明生,中共龍巖市委宣傳部部長王金福,廈門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系主任、教授郭志超,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研究員鄭名烈,新加坡南洋客屬總會文娛主任張振興,香港客家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文映,臺灣師大全球客家研究中心顧問徐勝一等60多人參加了本次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