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正式發布,互聯網金融首次被納入國家五年規劃建議。這對于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而言意義重大,意味著一直以來野蠻生長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在過去的發展得到了認可,未來的發展也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然而人才匱乏一直是制約互聯網金融行業穩步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互聯網金融并不是互聯網與傳統金融的簡單融合,互聯網金融人才不僅需要具備相關的知識技能,更需要有用戶思維、平臺思維、跨界思維、大數據思維等多重思維模式。既了解金融,同時具有互聯網思維的復合型人才 “一人難求”。“僧多粥少”的局面使得行業內薪資水漲船高、跳槽頻繁、相互挖人等現象頻現,長此以往,不利于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勇先生曾表示,按照1997-2009電子商務從業人員的增長速度來推算,2019年P2P網絡借貸從業人 員將達56萬人,2024年將達234萬人,而2014年P2P網絡借貸從業人員僅為10萬人。按銀行系統和小貸公司從業人員在金融系統中的占比為 53.76%來估算,2019年互聯網金融從業人員將達104萬人,2024年將達435萬人。未來5-10年內,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人才缺口將達100 萬以上。
造成人才匱乏的原因很多,其中培訓的滯后和培訓體系的不健全加劇了行業的人才危機。從源頭上來看,學校在培養金融業人才方面,所開設的課程與這一行業的需求有差距,或者較為滯后,畢業生難以適應金融業的和新興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挑戰。從人才的在職培養方面來看,很多企業將主要精力投放在了重金挖人,搶奪有限的人才資源,而忽視了對人才的培養建設,或者說沒有為這一行業輸送人才,夯實人才基石的意識。
對于摸著石頭過河的互聯網金融企業而言,重金挖角或許能暫時解決人才短缺的問題,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人才的培養和培訓體系的建設才是這一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
“人才培養是一個短期難以看到立竿見影效果的事情,花費高用時長,但我們相信人才決定企業成敗,所以在這方面我們投入絕不會吝嗇,”王曉婷,北京捷越聯合信息咨詢有限公司(下簡稱“捷越聯合”)創始人表示。
捷越聯合作為互聯網金融企業的代表,在經歷了近三年的快速發展之后,在積極轉型綜合金融的同時,在人才培養和培訓體系的搭建方面也布局長遠。逐步搭建了針對公司基層、中層和高層人才的培訓、學習與發展體系,并于近期先后與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及中歐商學院啟動了人才培養項目。
據悉,與光華和中歐的人才培養項目將歷時兩年,共8個培養主題,旨在提升管理者的宏觀視野、綜合能力及商業敏感度,為管理者建立全球領先的戰略思維。
除捷越之外,行業中另外一個領軍企業宜信也與清華MBA進行戰略合作,先后選派上百位中高層管理人員到清華經管學院學習。
將人才的培養作為重中之重,不僅僅是為公司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更是出于對于行業發展的責任心,捷越希望通過自身在培訓方面的嘗試,明確培訓體系目標和模式規范,緩解專業人才的短缺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制約,為行業發展和人才培養貢獻一份力量,王曉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