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新金融機構推陳出新,高端職位開始嶄露頭角,隨之而來的是國內市場上市規則的改變。
中國公司在國外擴張和商業轉型中尋求全球性管理人才,行業專家認為,這只是需求激增的前兆。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一個政府間性質的區域發展投資機構,于上周(12月25日)正式成立,成為這股招聘潮的弄潮兒。
12月25日,亞投行正式成立,六天前(12月19日),它在自己的英文網站上發布了6個職位空缺,接下來會陸續發布另外33個職位空缺。
12月10日至今,中國獨資的金融發展機構絲路基金在它的網站上投放了10個職位。
中華英才網發布的網站調查顯示,在這一整年,高端金融經理人的招聘持續上升。在前三個季度,從上海到深圳的沿海地區目睹了一次兩位數的增長。
對亞投行總干事、副總裁、首席顧問、投資部和管理部的職位申請,已經關閉。財政部表示,招聘將會繼續,更多的職位空缺將會出現。
人們對高端職位的熱情一直居高不下。中國銀行部門專業人士已經開始打聽如何向銀行的多邊臨時秘書處提交自己的簡歷,盡管那個時候他們還沒有公開招聘。
亞投行多邊臨時秘書處秘書長兼候任行長金立群告訴新華通訊社,我們銀行的招聘公開透明。他們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高水平的專業能力和強烈的歸屬感這些品質。
“在這里,沒有永久的鐵飯碗。所有的員工都有一年的試用期,”金表示。
中國證券經紀的一位總經理,曾經匿名申請一個亞投行職位,認為在這個銀行任職的經驗將會成為他們職業生涯的最大亮點。
“我只是覺得門檻很高,競爭非常激烈,”他表示。
穆迪投資服務公司副總裁兼削減非洲銀行債務的專家諸蜀寧表示,對多邊發展銀行來說,最重要的特質就是國際化觀點和本地化思維。
“不只是意圖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用特定國家的觀點來思考問題的能力。適合世界銀行的愿景也許不一定滿足當地銀行的需求。大部分精力都用來協調不同的利益相關者,”他表示。
通過簡化發行股票和債券的程序,政府盡力幫助國內公司應對經濟低迷期,與此同時,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已經完成新一輪招聘。
2016年,這兩個證交所準備啟動備受期待的新股發行注冊制度,同時拓展企業債券市場。
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招聘已經結束,150多個新空缺已被填滿。
大部分新員工都曾就職于投資銀行、律師事務所和會計機構,接近證交所的人士表示。
在新股發行制度下,監管人員將把新股發行制度審定權限移交給證券交易所,所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人力資源部門也鼓勵其工作人員申請證交所職務,該人士表示。
深圳正從它的鄰居香港那里尋求豐富的人力資源。
今年早些時候,市金融監管人士肖志軍在金融服務論壇上表示,盡管這個城市15%的GDP貢獻率來自金融服務,該產業只提供了不足20萬份工作。人才缺失給深圳發展其金融服務業帶來一個“多方面問題”。
市人力資源部行政官員表示,該市只能為金融服務業提供35%的專業人才。
職位需求
亞投行職位基本要求:
多邊發展銀行、投資銀行、私募股權或其他金融機構幾年以上的工作經驗;
特定領域精深的項目專業知識;
碩士學位,優秀的書面英語表達和流利的口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