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4000余家政府機構共發布了25萬篇文章,獲得了超過11億次的閱讀……1月12日,在“端?政——數說政務新媒體”大會上,今日頭條向全國600多家各級黨政機構展示了政務信息的閱讀大數據,并對2015年表現優異的政務新媒體進行了頒獎。
據悉,此次“端?政——數說政務新媒體”大會由中央網信辦新聞傳播局、移動局提供指導,今日頭條和《網絡傳播》雜志共同主辦、首都互聯網協會大力支持。來自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各地基層黨政機構的新媒體管理者及運營專家共600多人參加了此次大會。
今日頭條開辟政務傳播“新陣地”
伴隨移動互聯網的進一步普及,移動端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民眾,很多政府部門緊跟時代步伐,創新發展,在“兩微”之外再開“一端”,借助今日頭條客戶端的推薦技術平臺,搭建起了政府與民眾直接溝通的橋梁,實現了“兩微一端”全覆蓋,用民眾最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著重要權威的信息。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副局長孫凱為大會做了致辭。
為政務信息發布提供最有效的支撐平臺
今日頭條創始人兼CEO張一鳴在大會上發表了《政務“上頭條”與“信息紅利”》的主題演講,張一鳴說:現在各級黨政機構在轉變政府職能的進程中,都在不斷借力新媒體,推進政務公開,打造陽光政府。政務信息不僅涉及時政,還包含民生,成為信息紅利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關注。要讓民眾共享信息紅利,及時準確的信息傳遞是極其重要的基礎性工作,而推薦引擎與大數據的應用,可以讓政務信息精準抵達目標受眾,大幅提升信息傳播效率,降低政府施政成本。張一鳴表示:“今日頭條將開展‘政務新媒體伙伴計劃’,在技術、資金等各方面持續投入,為政務信息發布提供最有效的支撐平臺?!?
生活服務和民生類的文章傳播效果最好
在大會上,今日頭條總編輯夏勇通過數據展示出政務信息傳播的一些特點:
在今日頭條上,政務文章的收藏率和分享率都遠高于其他文章,二次傳播的效果更好;
政務文章還具有區域性和領域性的特點,目標受眾是當地用戶,閱讀量是有上限的,評估這類政務信息的傳播效果,不應僅看閱讀量,還應關注信息與目標受眾的匹配程度與覆蓋率;
綜合多維度數據的圖表顯示,與公眾息息相關的生活服務類、民生類信息傳播效果最好。
粉絲少也能做好傳播
作為千人千面的移動資訊客戶端,今日頭條在個性化推薦技術上保持著國際領先的地位,通過大數據與算法的結合,今日頭條能夠對用戶瀏覽、收藏、分享、評論等行為不斷進行分析,再結合其閱讀習慣、閱讀時間、閱讀場景等多個維度,為每個人建立起個人興趣模型,然后再將同樣經過智能分析的信息與人進行匹配,就可以通過機器自動地為用戶精準推薦個性化信息。
這種方式也使得政務新媒體的運營人員在缺少“粉絲”的情況下能夠輕松做好傳播工作。來自江蘇常州車管所的新媒體負責人表示,今日頭條的精準推薦,讓基層的政務新媒體運營更方便了,不需在“漲粉”上花心思和投入資源,只需專心做好內容的策劃與組織即可。據今日頭條公布的數據,過去一年,25萬篇文章總推薦人次超過110億,平均每篇文章推薦人次超過4.4萬,而4000個政務號的粉絲總數是160萬,平均每個賬號僅有400個粉絲。粉絲少,不是問題,通過個性化推薦,就能得到好的傳播。
新媒體排行榜創始人徐達內在大會上發布的統計數據也印證了這點。徐達內對“兩微一端”(微博、微信、今日頭條客戶端)的政務賬號在多個維度上進行了橫向比較,數據顯示:在賬號整體活躍度方面,今日頭條排名第一,微博第二,微信第三;在與微信比較的平均閱讀數上,今日頭條表現優異,平均閱讀數均高于同等微信指標。徐達內認為,今日頭條具備強大的精準覆蓋的功能,不僅可以第一時間向用戶強推送,還能夠準確命中受眾人群。
“推薦引擎+政務信息”開啟政務傳播新模式
在本次大會上,中國地震臺網、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氣象局等等單位的新媒體負責人向與會者分享運營經驗,展望科技助推信息傳播的趨勢。中國地震臺網新媒體負責人侯建民表示,今日頭條的“推薦引擎+政務信息”開啟了一種政務傳播的新模式,未來,技術也必定在政務信息傳播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此外,大會還現場頒發了最具影響力政務頭條號、最具傳播力政務頭條號、最佳部委政務頭條號、最具區域影響力政務頭條號等獎項。
據了解,今日頭條客戶端的用戶數已超過3.5億,日活躍用戶超過3500萬,每人每天的使用時長達53分鐘,是用戶平均使用時間最長、日均啟動次數最多、社交分享量最大、用戶好評度最高、國內最大的獨立移動資訊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