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媒體訪友城的第一站,從以色列海法開始。
結好3年,因為兩市間不斷加深的交流,在相隔萬里的兩座城市,一些人的生活已經或者正因此而改變。加深成都與海法的聯系、增進雙方的友誼,他們有的已納入工作計劃,有的正參與其中,有的還因此受益……在海法采訪的第一天,成都媒體與他們相遇,聽到了他們最真切的“告白”——繼續推進友好城市間的務實合作,他們充滿期待。
關鍵詞·新計劃
與成都大學合作步入正軌
去成都看看列入他的計劃
跟海法大學教導主任、國際學院院長Hannan Alexander的交流,從“國家教育”這個很大的話題開始。“我們非常重視教育,國民中50%以上的人受過高等教育。”Hannan Alexander說,我們希望通過提高大家的受教育程度來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作用。
“海法大學已經與全世界200多所高校建立了‘交換生’合作計劃。”在Hannan Alexander眼里,通過“教育”搭建的橋梁,增加與世界各國的交流是一種很有效的交流方式。“海法大學也與中國建立了不錯的合作關系。我們有專門針對中國學生的培訓班,比如今年暑假,將會有50-70名來自中國的學生參加到我們的暑期培訓中。”Hannan Alexander說,成都大學與海法大學的合作也已經邁上正軌,10名成都的“交換生”正在海法大學學習,而每年,海法大學也會有2—3名同學作為“交換生”去到成都。
Hannan Alexander用“萬事開頭難”來進一步闡釋目前海法大學與成都大學間的合作。“不僅僅是‘交換生’計劃,互派老師開展學術交流和合作培訓老師的計劃也已經排上日程。”Hannan Alexander說,不久的將來,海法大學會建起孔子學院,趕緊去成都看看也已經列入了我的工作計劃,今年應該就能成行。“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中國特別是成都的學生來到海法大學學習,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以色列學生走進中國、去到成都。”
關鍵詞·新生活
申請海法大學交換生項目
迦密山山頂有了她的身影
剛考入成都大學時,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生林靜婷,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去到以色列的海法學習生活。3年前,成都市與海法市結好。用鼠標點開突然出現在成都大學官網上關于成都大學與海法大學交換生的項目消息,林靜婷的生活軌跡開始改變。通過申請,2014年10月,林靜婷來到海法大學開啟她的大學新生活。
“首先是感謝,我也很高興能有這樣一個機會,讓我能夠成為成都大學交流到海法大學的第一名學生”,站在迦密山山頂的海法大學校園里,林靜婷在家鄉媒體的鏡頭前笑靨如花,“如果不是成都大學和海法大學之間的交換生項目,我根本想象不到自己能到以色列的大學讀書”。交換生的課程結束之后,憑著自己的努力,林靜婷進入海法大學生物進化研究所,師從研究所所長Tzion Fahima,攻讀海法大學“王牌”專業之一的分子生物學碩士學位。
從交換生到在讀碩士,林靜婷也在不斷見證著成都與海法之間的密切交流。她的導師Tzion Fahima也是成都大學的特聘教授。“老師去年還在成都大學舉行了兩次講座”,林靜婷笑著說,“經常都有成都、四川的訪問團來學校參觀考察,而學校里有不少同學對成都非常感興趣,常常問我很多關于成都的事。成都正如火如荼開展的各類創新創業活動是最近我和同學討論最多的話題。”
關鍵詞·新未來
研究以色列的小麥新技術
成都是他回國就業的首選
個子不高,還帶著娃娃臉的黃林是海法大學進化研究所的在讀博士。85后的他在四川農業大學獲得碩士學位之后,申請到了國家公派赴以色列海法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
“這個機會很難得,所以我非常珍惜。”黃林說,以色列有很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在四川農業大學讀書的時候,我就主要學習關于小麥的知識,研究所里正好有從事小麥研究的導師,我在這里能找到很對口的專業。
今年,是黃林在海法大學學習的第四年,即將完成學業的他做好了回國就業的計劃。“現在,我已經提交了畢業論文,論文通過后,我會盡快回國工作。”黃林說。盡管出生在重慶,但成都這座他學習生活過7年的城市,對他仍然充滿了吸引力。“四川也是農業大省,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所學,為四川的農業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關鍵詞·新期待
兩年前與成都的短暫邂逅
讓他期待下一次成都之行
隨行翻譯裴則男是個地道的以色列人,操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他說,因為喜歡中國的歷史,所以學習了中文。他尤其喜歡像歷史味兒很重的中國城市。
2年多前,裴則男到過一次成都,陪一家海法企業在成都尋找城市規劃、公路建設等領域的合作機會。來去匆匆的30多個小時,除了商務會談,裴則男見縫插針地去寬窄巷子逛了逛。“我很喜歡那個地方,古色古香,很有味道。”
那次與成都的短暫相遇,在裴則男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能連珠炮一般用上不少形容詞,成都是一座非常時尚、現代的城市,很有國際范兒,“我很期待我的下一次成都之行,希望能在成都多待一些日子,對這座城市有更多的了解……” (記者 王伶雅 李奕 發自以色列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