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云智能聯合創始人及首席科學家,前華大基因首席科學家及華大科技CEO李英睿發表了名為“管理數字生活”:在生物學中,人就是一個大數據的載體,DNA也已經成為了一些公司存儲數據的介質。每個人都是數據的序列,每個人基因的序列組成了自己獨一無二的生命方程,所以有時候在相同的環境下,每個人的反應是不同的。目前我們對于健康的管理也是以大數據為基礎,在知道身體狀態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大數據預測并進行干預,避免疾病發生。在國外有這么一個例子,科學家對一個白血病小姑娘的基因從底層進行了改寫,小姑娘避免了白血病對她帶來的傷害。
生命是多維度的運作系統,我們希望能夠干預并影響他,利用他大數據的特質進行不斷的進步。
IBM中國開發中心,IBM分析開發總經理吉燕勇:認知計算最大程度激發大數據潛能
IBM中國開發中心,IBM分析開發總經理吉燕勇發表了名為“認知計算-通往智慧之路”的演講。他指出,認知計算分為:understand(理解各種數據的能力),learn(學習能力),reason(推理和決策能力)三個部分,認知技術是基于證據,海量并行,概率分析的技術。IBM在認知計算領域有著很深入的了解,認知系統可以使用數據庫對候選答案進行不同維度的匹配和打分,他可以在幾分鐘內分析成千上萬的資料,快速展示結果,從而激發出突破性的洞察。
認知計算和大數據有什么關系呢?第一,它解決自然語言和人交互。這個可能不像傳統之間,傳統更多是通過計算機交互,它把很多東西通過數據方式交互,這是通過語言交互。第二,既然是語言的話很多是含糊的,有歧義的,怎么解釋出語言出來。然后,這個答案可能不是百分之百的,可能找到的答案是20%,如果是20%的話要不要搶答,如果是90%的話是不是搶答?最后,它處理很多數據,解決問題可能沒有明確出來,所以必須做出區別。
VMware中國研發中心總經理任道遠:背靠大數據,為企業創造更大價值
VMware中國研發中心總經理任道遠發表了名為“業務數據湖——當敏捷遇上大數據”的主題演講。他說,在我們數據工程的管道里,如何避免復雜的流程?基于社交網絡和物聯網的感應器,在分析的流程里,我們會引入更先進的算法,我們需求是對歷史性和將來可推測的分析,這些分析可以很快的通過界面與領域專家進行分享和分析,最后通過數據驅動的應用為企業做出更加敏捷的決定。在我們數據湖的解決方案里,我們將我們所得到的內容進行有效的索引,并進行展現。
數據湖的數據必須有效而可靠,并符合各類法規,支持各類云數據管理。這些數據和算法的服務可以為企業提供精準的數據分析,為企業們創造更大得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