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5年12月8日,安徽省淮北市的工人們制作將要出口至歐盟的衣服 |
“中國正要接管世界,”一位美國藍領工人漫不經心又無奈地說道。
“我對中國有一些了解,”我回答道,“而且中國有些問題很嚴峻。” “那很好,”他又說。“那不好,”我回答。“你想花高價買劣質產品嗎?”
我描述了美國人民的福祉如何與中國息息相關。要不我們一榮俱榮,共同提高生活質量,要不我們一損俱損。我不能說我已經改變了我的信仰,但是我認為我要打破陳舊的觀念。
近來我在沉思關于“中國崩潰”的一系列猜測以及為何這一周期性,但早已被證明是錯誤的言論有其可信性時,我回想起了以上的對話。。
我從三個部分解讀了“中國崩潰”論:爭論是什么?誰是支持者??為什么這一言論會產生共鳴?我解釋了為什么這一理論要么是被誤讀了,要么證據不足,而且至多(至少?)是分類錯誤,圍繞著一個過分簡單的、煽動性標題逐步發(fā)展。
“中國崩潰”論指的是,中國的經濟正面臨一系列嚴重的負面因素:經濟增長放緩,市場劇烈波動,社會不平衡,工業(yè)產能過剩,過度負債,薪資上漲,競爭力降低,房地產庫存壓力大,基礎設施建設收益甚微,大規(guī)模污染,國企改不充分等等諸多問題。
這些問題都是真實存在的。所有問題都是在一段短促的時間內實現前所未有的經濟發(fā)展的自然結果。但是隨后會發(fā)生什么呢?每個問題都在被解決,當然還不夠完美,但是都是以一種協(xié)調的方式進行的。中國關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科學技術、中國制造2025、戶籍改革以幫助農民工等等,這些都是中國的“十三五”規(guī)劃(2016—2020)的內容。股市波動時實行的嚴格的熔斷機制不僅沒有減弱人們的焦慮,反而加劇了恐慌情緒,諸如此類的錯誤很快得到了改正。
“崩潰”意味著什么?在2015年中期,中國的股市可以說是“崩潰了”,但是很快又恢復了穩(wěn)定(希望能從中吸取教訓),之后很明顯,股市又繼續(xù)運轉了。經濟發(fā)展自有其周期,在繁榮與衰落中不斷循環(huán),既有頂峰也有低谷。所以大致說來,那些預言“崩潰”的人在某些時候是正確的(就像一個停止轉動的鐘表在一天中也會有兩次準的時候)。
中國放緩的GDP增長的謬誤在于使用同比增長百分率來作為基準。如果中國今年GDP增長率為6.5%,以差不多11萬億美元為基礎,絕對增長(大約是7000億美元)大致是十年前(2006年,那時的經濟增長率為12.7%)的兩倍。而且,因為目前中國的人口僅小幅增長,人均GDP增量比那些所謂的高增長年份要大得多。然而,中國的增長欠缺效益的問題也是實實在在的,這導致了工業(yè)、房地產業(yè)和基礎設施建設產業(yè)的產能過剩。中國的故事不簡單。
誰支持“中國崩潰”?一些經濟學家對中國的短期前景持悲觀態(tài)度,但是沒有人會使用“崩潰”一詞。相反,他們的一些評論被那些在中國的“崩潰”中有既得利益的人有選擇地接受。這些人包括危言聳聽的末世論的書籍作家、從心底里反對中國的治理體制的政治分析家、尋求短期利潤的金融空頭等此類人。
“中國崩潰”論的倡導者通常也是“中國威脅”論的倡導者,對此我覺得很有趣。中國怎么能一邊“威脅”(需要力量),一邊“崩潰”(削弱力量),這實在是個謎。雖然這聽上去自相矛盾,但是威脅-崩潰關系揭示了一個普遍的聯(lián)系,因為“威脅”和“崩潰”都是源自對中國根深蒂固的偏見。即便“中國威脅”論的倡導者依然是少數,這一觀點已不斷引起公眾注意。為什么呢?
在公眾眼中,兩個因素導致了“中國威脅”論。第一,并不是中國經濟變得愈加脆弱,而是全球市場愈加依賴中國經濟增長。中國依然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還不能承擔起全世界的重擔。第二,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也引起了自然的強烈抵制(如那位美國工人的例子)。
外國人總是從兩個相反的角度夸大中國情況。“當中國被叫做‘東亞病夫’的時候,我們并不‘懦弱’,”一位中國部長對我說道; “而現在外國人認為中國太強大了,我們也沒有那么強大。”其中的相關性一目了然。即便中國的經濟有其自身的矛盾之處,如產能過剩,依然難以應對像全球經濟放緩這樣的外部沖擊,雖然中國經濟減緩,但也不會“崩潰”。
從政治層面來說,沒有像崩潰言論倡導者所說的廣泛的、焦灼的緊張關系。中國大部分人都想要社會穩(wěn)定(中國的口號),因為這對提升生活質量是必需的。中國政府對不穩(wěn)定因素異常敏感,甚至對騷亂的早期征兆都能做出迅速反應。這導致在新聞和社交媒體領域更加嚴格的管控,但是幾乎所有人都愿意為此折衷。
中國經濟會按周期運行,但是不會崩潰。如果這樣說會令一些“錯誤的先知”失望,那我很抱歉。但是,假設人人為己,除了一小部分人為一己私欲而中傷中國,我們都不應該支持中國的崩潰。中國成功,才是世界成功。
關于作者:
羅伯特·勞倫斯·庫恩(Robert Lawrence Kuhn)是位公共知識分子,政經評論員以及國際企業(yè)戰(zhàn)略師。他是中央電視臺英語頻道“同庫恩一同走近中國”(Closer To China with R.L. Kuhn)欄目的主持人。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日報網無關。
(編譯:顏世玉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