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部長、中國慈善聯合會會長李立國13日在中國慈善聯合會第一屆會員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發表講話,他表示,《慈善法》頒布后我國慈善事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希望中慈聯攜手會員、行業和一切慈善力量,推動慈善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李立國說,《慈善法》將于今年9月1日正式實施,作為我國社會領域的重要法律和慈善制度建設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慈善法》的頒布實施事關我國社會建設和慈善事業發展的大局。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慈聯要緊緊圍繞《慈善法》貫徹實施,肩負起普法、用法、守法的重任,積極聯系政府部門,努力溝通社會各界,發揮行業組織職能,推動慈善行業提高法治化、專業化水平,為慈善事業發展作出新的貢獻。他對中慈聯下一階段工作提出幾點意見。
第一,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反映行業訴求,推動行業交流,提高慈善行業公信力,促進慈善事業發展是《慈善法》賦予慈善行業組織的基本職能,也是中慈聯的核心宗旨。中慈聯要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搭建政府與行業的交流平臺,引導慈善力量參與社會救助、減災救災、扶貧開發等國家發展政策和重大任務;就稅收政策、大額捐贈、慈善信托、人才培養、國際交流等行業普遍關切的重大問題,主動與相關部門聯系,反映訴求,爭取合作,做好行業的代言人;在慈善信息統計發布、政府購買慈善組織服務、培育和發展慈善組織等方面與政府開展合作、建言獻策。要穩妥推進專業委員會建設,根據會員的不同領域和不同需求,進一步統籌資源,搭建交流合作平臺。要加強行業交流,提升中國國際慈善論壇、中國慈善年會等大型活動的專業性和影響力。要做好與國際社會和港澳臺組織交流,協助我國慈善組織走出國門,配合我國公共外交戰略,積極開展慈善項目和交流活動,提升我國慈善組織的國際影響力。
第二,推動提升行業社會公信力。行業組織是溝通政府、企業、慈善組織和社會公眾的紐帶,是實現行業自我管理、自我監督、提升公信力的關鍵主體。中慈聯要積極推進行業標準化建設,結合民政標準化建設整體部署,組織專家代表,籌備組建全國慈善標準化委員會,研究建立行業標準體系,提出行業急需、社會關注的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建立面向慈善組織、慈善項目、慈善捐贈、區域慈善事業發展的行業評估體系;開展行業監督,建立行業投訴受理制度和處置辦法,鼓勵社會各界對行業違反法律法規和公序良俗的行為進行投訴、舉報;建立行業調查制度,組建獨立調查委員會,對關系到行業發展和社會輿情的重大事件進行專業、客觀的獨立調查,適時發布調查報告,維護和強化慈善行業形象。
第三,促進優化行業發展環境。中慈聯要做好行業維權服務,組建法律顧問團隊,與政府和媒體開展廣泛合作,在會員和相關主體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并申請支持時,做出專業、及時、客觀的回應。要做好行業信息服務,為會員和行業提供信息共享、資源對接和信息公開服務。要支持行業人才隊伍建設,聯合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和慈善組織,共同做好慈善學科建設,開展培訓活動,培養越來越多的慈善理論和實務人才。
第四,著力激發行業發展活力。中慈聯要著眼于行業發展全局,把握《慈善法》中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要求,以創新引領實踐,推動行業發展。要加強慈善事業的理論創新,支持或與相關研究單位合作,深入總結、梳理中國傳統慈善理論,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立足中國國情,推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慈善理論體系。開展《慈善法》配套政策以及慈善財產、慈善稅制等行業重大問題研究,為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支持。要開展新型捐贈方式的實踐研究,對實物、房屋、有價證券、股權、知識產權等新型捐贈方式以及網絡捐贈等新型捐贈渠道進行科學研究,為制定相關政策提供意見建議,面向行業提供咨詢服務。要支持慈善信托等新型慈善載體落地實施,為各慈善主體參與慈善信托搭建資源對接、信息共享、知識交流的平臺,鼓勵慈善組織資產、家族慈善資產和大額捐贈資產進入慈善信托,進一步擴大和盤活慈善資源。
李立國表示,希望中慈聯會員積極參與中慈聯的各項業務活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資源,共同建設好中慈聯這個慈善主體的大家庭。希望各位會員積極反映訴求,及時提出需要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中慈聯工作機構要認真受理,積極協調,為會員排憂解難。希望各位會員根據自己的業務領域和工作重點,更加積極地投身慈善,為我國現代慈善事業健康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李立國強調,中慈聯要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黨中央對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高度重視,中慈聯作為慈善領域的行業性組織,要加強黨的建設,建立黨組織,將黨建與業務發展相結合,積極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更好地組織、服務和團結會員。要適應新的要求,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完善內部治理結構,保證決策、執行、監督職能的科學設置和有效行使,增進會員、業界及政府的信任。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