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8日,在海南島及西沙群島附近海域進行的軍事演習中,“運城”號導彈護衛艦發射了一枚反艦導彈。圖片來源:新華社
12日,關于南海形勢的會議在華盛頓的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舉行,其中一個討論專題是軍事現代化建設和能力建設。這次專題以中國的軍事現代化為中心,集中探討了中國現代化軍事力量在南海將會如何展現以及南海周邊的國家該如何增強其軍事力量以應對來自中國的潛在威脅。
在美國,有一些人聲稱中國的軍事現代化會帶來威脅,因為中國從指揮系統、潛艇到轟炸機、殲擊機,都已經升級換代。照這樣的邏輯,不管是美軍的武器裝備,一千多處遍布全球的軍事基地和軍事設施,還是其接二連三參與的戰爭,都展現了美國所向無敵的軍事力量。對此,中國才更應該感到害怕。
盡管美國在中國南海及東海海域都展示了其強大的軍力,但這不意味著中國的最高立法機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了縮小與美國的差距,就應該同意中國的軍費支出增加一倍。當前,美國已經在周邊安排了軍事船舶以及偵察機,監視異常頻繁且具挑撥性,還安排了航空母艦以及戰略轟炸機
在華盛頓召開的這場會議更像是美國軍事工業的推介會,近幾年,他們的產品在亞洲的銷量可謂是突飛猛漲。
如今,中國南海已然高度軍事化,軍事船舶、殲擊機、轟炸機以及航空母艦都一應俱全。慫恿中國南海周邊的國家從美國購買更多武器,不管是新型的還是舊式的,都將會提高該區域的軍事化程度。而這肯定不是維護和平與穩定的良策。
美國的不實言論將中國描述為“好戰之國”,但過去五十年,中國僅在1979年與越南在兩國邊境發生過小規模交火。但說到美國上次沒在打仗是什么時候,這可就難了。2003年,美國假借搜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入侵伊拉克,引發大量致命的自殺性炸彈襲擊,這一直持續到今天;更不用說這些年死傷無數的伊拉克平民了。
美國不斷加強在南海軍力部署是導致中美關系緊張局勢的根源。就在這周二,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康達(Daniel Kritenbrink)還聲稱美國是在南海定期進行軍事能力的演練。
但這次在華盛頓舉行的會議上,之前涉及的討論專題并沒有觀點認為廣大國家特別是中國應該加快這兩個領域的發展以應對美國的挑戰。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數據顯示,中國2015年的軍費開支僅占其GDP的2%,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3%,更是低于美國的3.3%。美國2015年的巨額軍費預算高達6000億美元,排在其后十國的軍事預算總和與之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然而,對于中國來說,太過于追求在軍事實力方面趕上美國絕非明智之舉。而遠比這要好的是把資金用于提高人們生活水平,例如興建更好的學校、更多的醫院。南海周邊的國家大多是發展中國家,對于他們來說,當務之急是要把更多的資金用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是購買美國的武器。
事實上,美國作為最大的發達國家,其眼下最該做的是投資基礎設施和教學設施建設。然而,其更樂意建造和向別國售賣昂貴的軍用飛機以及其他殺傷性機器,因為其甚至對自己國民的艱難困苦置若罔聞。
關于作者:陳衛華,《中國日報》美國分社副主編。
(譯者:朱佩玲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