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杰里米?卡里克(英國)
包括世界最大國家以及歐盟代表在內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將于9月4日和5日在杭州召開。這次會議面臨著一系列艱巨的挑戰,這些挑戰有:經濟的、地緣政治的和環境方面的。而這些領域中的問題沒有一個是容易處理的。
經濟方面,世界似乎還處在經濟放緩的階段。受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仍停滯不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覺得,這次危機標志著歷經多年蓬勃發展的自由市場經濟模式的終結,世界需要一個新的經濟體系。然而,這個新體系應該是什么樣以及該如何調整才能建設這個體系大家都還沒有共識。
在地緣政治方面,可以很明確地說,自冷戰結束以來美國一直主導的世界秩序越發顯示出脆弱的跡象。伊斯蘭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是華盛頓共識的心頭之痛,另外還有一些地區的領土爭端和地區緊張。整體來說,“美式和平”仍然十分盛行,但是也有觀點認為它的日子屈指可數了。
在環境方面,大自然正遭受著嚴峻考驗。人類在追求安逸和富足時,對地球長時間殫精竭慮的索取。毫無疑問,應該緊急行動起來應對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
理想狀態下,解決環境問題需要大幅降低人類對地球的一切開發活動,也就是一些人說的“逆生長”。這將意味著大刀闊斧地縮減產品生產和消費,以便迅速降低燃燒化石燃料造成的排放。不幸的是,這樣的計劃在目前是不可行的,因為它將意味著把全球經濟送進一個死亡漩渦。所以,在現階段,一個適度的方案可能是最好的結果了。
換句話說,相聚杭州的世界領導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側重點和規劃。現在需要的是各方在一個明確框架下的冷靜對話。然而,形成這樣一個框架是有難度的,因為參與談判的各方還缺乏信任。同時也還需要一些富有遠見的領導力,坦白地來說,在如今的全球政治精英中擁有這種能力的人并不多。
不過,仍有理由保持審慎樂觀。這次峰會在杭州舉行本身就是取得進展的機會。在過去幾年,中國開始穩步立足于國際事務中,并證明了其領導素質。自從美國副國務卿羅伯特?佐利克在2005年號召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以來,中國政府已經采取了一些措施響應這個呼吁。
在習近平成為中國國家主席以來,中國已經推出了“一帶一路”、“絲綢之路基金”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計劃。雖然這些計劃尚處在初始階段,但是它們代表了中國的一個建設性努力,也就是通過交通網、適當的融資和基礎設施去廣泛連接亞洲、東非和歐洲的國家。
中國還表示愿意與美國合作,實現2015年巴黎召開的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確定的目標。
中國政府已表示進行供給側改革。這旨在于把經濟發展重點從工業產能過剩轉移到具有更持續發展力的方面。
所有這些積極的信號都表明中國進一步發揮富有建設性的國際領導能力。在G20 所有成員國中,中國提出的精心設計的、漸進式系統改革計劃是目前為止最有連貫性的。中國還展示出了政治意愿要完成這項偉業,這集中體現在了習近平主席的堅強領導上。大家寄望于中國,希望習主席在G20峰會上說服各國領導人采取措施,建立互信,向當今世界亟需的地緣經濟改革方向邁步前進。
杰里米?卡里克是布拉格經濟大學簡?馬薩里克國際研究中心國際關系專業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