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內森·加德爾斯(美國)
世界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中國。中國經濟的發展同樣也離不開世界。這種相互依賴的關系成為去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與美國智庫伯格魯恩研究院21世紀全球委員會代表團會談時的一個關鍵共識。
中國是今年G20峰會的主辦國,習主席希望借此機會可以加強G20各國的政策協調機制以便促進全球經濟增長。
其他中國官員也進一步表示,G20應該轉變“滅火隊”的角色。也就是不僅限于應對像2008-2009年金融危機那樣的緊急經濟情況,而應成為一個主動的強有力機構以確保經濟每年可持續發展。
目前輪值主席國都從自身重點去設定每年的議題,這種缺乏連貫性的做法很難產生有好的效果。
各界峰會之間還非常缺乏連續性和后續行動,以至于前美國副總統阿爾·戈爾稱G20峰會淪為了“沒有皇帝的衣服”,暗諷西裝革履的各國領導人正襟危坐合影留念,但是鮮有人能挺身而出直面挑戰。
在2011年法國舉行的G20峰會上,當時的法國總統尼古拉斯·薩科奇建議仿效聯合國設立常設秘書處,以便提高該機構的重要性和影響力。中國支持這個建議,但是當時并未成形,希望今年可以再次提出這個建議。
2012年在墨西哥城舉辦G20峰會時,21世紀全球委員會與墨西哥總統費利佩?卡爾德龍一起就G20的組織結構提出了兩份建議。
首先,繼續推動薩科奇關于設立常設秘書處的建議來增強G20的重要性和持續性,行使目前由輪值主席國、前一次主席國和后一次主席國的成員構成的臨時 “三駕馬車”的執行功能。
其次,建議G20與國家以下一級的省市機構開展合作,以便在執行氣候變化政策時去中心化,防止過度依賴領導人的年度峰會。
今年G20的議題是如何恢復經濟活力,因為利用貨幣政策推動增長這種手段已達到極限,再也不能讓疲軟停滯的世界經濟挪動一點點。
在去年北京11月的那次會議之后,中央財經工作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邀請21世紀全球委員會的代表團就新一屆峰會的議題獻計獻策。
代表們的建議將財政刺激與貨幣寬松相配合,比如政府對基礎建設和教育的投資以及結構性改革,包括開放服務業市場和改革勞動力市場以便讓年輕人就業。
代表們還建議通過利用新技術推動創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應該重視解決收入、財產和機會的三連環不平等。
在去年11月的會見中,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多次提到了“創業”和“創新”,表示中國將通過“互聯網+”升級制造和基礎設施以提高資源和物流效率。
實際上,本屆杭州峰會的主題是“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中國的目標主要是“通過創新開辟有效增長的新機遇,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推動包容、聯動式發展”。
不容忽視的是,杭州被選為G20峰會的舉辦城市還是因為它是馬云和蔡崇信建立的中國新經濟頂級公司阿里巴巴的總部所在地。
中國強調解決全球經濟疲軟背后的長期的、關聯的因素,這讓本屆峰會成為繼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主持2008-2009金融危機那次峰會后最重要的一次會議。當時各國協調一致的刺激政策挽救了全球經濟衰退。
希望這次掌管著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領導人能夠說服G20的其他成員國,一起找到早日讓全球經濟脫離泥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作者是世界郵報總編輯、美國智庫伯格魯恩研究院21世紀全球委員會常務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