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0月29日電(孫若男) 2016年10月29日,由中國日報網主辦,俄羅斯"衛星"新聞通訊社和廣播協辦的中俄網絡媒體論壇暨中俄新媒體青年領袖峰會在廣州市天河區召開。本屆論壇主題為“中俄網絡新媒體國際合作與發展”。第一場分論壇結束后,中俄嘉賓和媒體代表繼續就“技術驅動下的傳媒產業變革”這一主題展開了第二場分論壇討論。
以下是天津海量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CEO牛合慶的發言內容:
大家好,我是海量的牛合慶,海量是一個技術公司,剛才寧總說的,使媒體人恐慌的公司。海量是做互聯網的技術分析和加工,我們最早的用戶就是媒體,海量也把我們當成媒體人,我們和國內的大部分的官媒都有合作,國內大部分的官媒都是我們的客戶,我們早期的產品,比如說新聞轉載海量。比如說保時捷做互聯網社區凈化的,我們和中國日報有超過六、七年的合作。
我們公司2012年開始轉型成立一個大數據公司,基于大數據開展各種各樣的服務,這里面也做了更多基于針對新媒體的很多基礎方案,大數據在媒體領域有非常多的應用方向,從這部分看,上一個分論壇里面有一個俄羅斯同行提到,未來媒體發展的七個趨勢,我也特別同意,概括起來其實有三塊:
一. 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是我們從傳統媒體向移動轉變,已經是共識。現在在街上買一個煎餅都可以用手機支付了,非常普及了。媒體的技術從PC端轉到了移動互聯網端。
二.大數據的領域來看,數據的支撐在媒體從新聞熱點發現到新聞內容制作一直到后來傳播的效果評估等各方面都能發揮巨大的作用,因為大數據的特點是可以掌握全量數據,互聯網的所有新聞都可以掌握,現在我們可以做到,每條新聞發出來,什么路徑傳播的,哪個點傳播的,整個傳播路徑都可以做復雜。我們可以做網絡影響排行,可以根據每個媒體發布新聞的原創轉載量、瀏覽量進行評估,這些在大數據的基礎上可以做了。
當然更多的是基于大數據可以幫助產生內容,因為媒體本質上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產生非常多的內容。基于大數據也可以有很多新的產品幫著做這方面的工作。
三.人工智能,有了數據以后可以度量、分析,可以幫人做很多事情,隨著人工智能,尤其機器學習的發展,新的技術可以應用在媒體的生產上,上一場還在爭論,到底機器人寫新聞靠不靠譜,現在的技術發展是完全靠譜的,現在計算機可以作曲、作詩、寫情書,為什么不能寫新聞報道呢?這是很快可以實現的,目前能提供的解決方案是首先可以把人的智能、編輯的智能、記者的智能可以賦予計算機,讓計算機代替一部分工作,可以幫媒體做所謂的媒體大腦,做很多提高效率的事,再進一步計算機可以用更多的智能幫助人類去做很多新的事情,這方面來說技術發展還是非常快的,尤其是這幾年。人工智能發展了很多年,早期發展并不快,這兩年為什么發展這么快?是有大數據的支撐,是利用數據的基礎上發展智能,就會發展非常快。
媒體的領域里,我們一直在這個領域里積極、深入研究各種技術,希望未來和更多的媒體合作,當然目前我們沒走出國門,客戶都是國內的,希望有機會能和俄羅斯的媒體同行合作,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