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rge Heine 賀喬治(智利駐華大使)
以前我常向學生們灌輸“時機乃是成事之本”的理念,現在我則時常對周邊的同事們這樣說。
習近平主席對厄瓜多爾、秘魯和智利進行了國事訪問,期間他還出席11月19日至20日在利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四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現在正值中拉關系發展的關鍵時期,習主席此次出訪無疑會對中拉關系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習近平主席四年內三次出訪拉美國家,充分顯示了中國對于中拉關系的重視。
那么此次拉美之行與前兩次訪問有什么不同呢?
習主席之前出訪拉美國家時,中拉關系搭上了跨太平洋貿易高速發展的快車。中國15年來對拉美地區自然資源的需求只增不減,促進了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由此該地區實現了真正的繁榮。
2000年至2014年期間,中國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貿易額增長迅速,從100億美元躍至2670億美元。中國成為智利、秘魯等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也是拉美地區其他國家的第二大貿易伙伴。由中國需求驅動的大宗商品熱潮使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經濟迅速騰飛,不僅還清了債務,外匯儲備也有所增加。凱文?加拉格爾將這股熱潮稱為“中國繁榮”。
當然,過去兩年以來中拉貿易量的下降,使得一些人認為拉美國家應該回歸到過去以歐美國家為主要貿易伙伴的黃金時代。
當然不只是貿易,在全球治理上也有相似的情況出現。金磚國家面臨的發展的困境被解讀為新興國家和新的全球秩序的曇花一現, 很快一切又會恢復如初。
但現實卻給此論調一記重擊。先是今年6月23日令人驚詫的英國脫歐公投,再到讓人出乎意料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當下討論的重點已根本不再是什么歐洲秩序基礎,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維持國際體系的自由主義秩序的生死存亡。
當此之際,東方巨龍中國登場。九月初在杭州舉辦的20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中國以身作則率先提出一系列議程,承諾將繼續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打掉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之勢,推進全球化進程。
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其首要任務是尋求能夠促進跨太平洋貿易的新動力。一種方案是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其可行性研究結果將提交至此次利馬會議進行討論。中國應在“亞太自由貿易協定”中發揮關鍵作用,智利也支持此項協定。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不斷加強金融合作與投資,中國與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才能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伙伴關系。
雖然拉丁美洲經濟已經有了長足發展,但要完全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因而,拉美地區應該與中國加快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因為當前中國是唯一愿意并有能力為建立國際自由貿易秩序,為保護地球及人類生存,減緩氣候變化進程這一偉大事業而奮斗的大國。
在這樣的伙伴關系下,中國國家主席的此次南美之行也將具有真正的里程碑意義。
作者是智利駐華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