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APEC秘魯會議之際訪問了一些拉美國家,這似乎預示了中國國際貿易政策的重要發展。去年,中國對拉美投資超過了1260億美元,涉及到基礎設施、網絡產業和信息技術等不同行業。
拉美在中國經濟中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中國一直在支持和推動APEC,使其成為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之外促進貿易自由化的平臺。WTO倡導的自由貿易原則是建立在互惠基礎上的,而APEC希望進一步加強這個原則,利用自由貿易協定作為框架推動更深入的貿易自由化。
習近平主席的出訪顯示出他作為一個大國領導者深諳自由貿易的諸多益處。他表示,中國將大幅減少外資準入限制和加快推進APEC成員間高標準自由貿易區建設。他的計劃是通過在中國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商業環境確保形成一個平等的市場。
本屆APEC會議體現出中國國際貿易政策三個特點,它們相互聯系和互為補充。這三點就是基于多邊主義調整國際貿易協定、中國投資戰略的轉型和人民幣國際化。
復邊主義(在世貿組織框架內,但各成員可有選擇地參加的制度安排--譯者注)
中國和拉美國家的自由貿易是建立在復邊而不是雙邊或者多邊架構基礎上的。這種關系意義深遠,因為雙邊主義或者說多國參與的貿易體制主要是適用于具體國家的,并沒有追求復邊主義常具有的廣泛共同點,因此也就在實際上削弱了自由貿易原則,強化了保護主義和非關稅壁壘。
習近平主席在APEC秘魯會議期間表示,中國將開創經濟合作的新時代。他還推介中國支持的區域全面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協定(RCEP)。中國相信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是對該地區長期繁榮至關重要的戰略部署。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準備在一個以復邊主義為基礎的亞太貿易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投資戰略的轉型
中國的投資戰略目前正進入一個過渡期,過去的經濟發展計劃是強調傳統行業、能源和基礎設施以及通過主權基金實施該計劃,現在更集中在服務業和高價值產業以及主要通過民間資本完成新計劃。這個新階段的模式就是私募股權以及機構投資者的作用增強。只有那些不對行業發展模式區別對待以及不對個別成員國的預定政策進行特別限定的自貿協定和多邊主義才最有利于中國的投資戰略的轉變。這有可能成為未來最富促進作用的一大趨勢,顯示出私人投資將優先發展和達成多邊主義基礎上的自貿協定。
人民幣國際化
中國的投資和貿易政策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中國與拉美國家的貿易協議以及擴大APEC的影響都會有助于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
APEC的作用已經遍及全球,并與中國對未來國際貿易體制的影響交織在一起,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自由貿易是確保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途徑,通過市場準入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才能帶來繁榮。而只有透明的、共同的、包容性的多邊主義框架才能促進自由貿易的真正發展。
作者是英國赫爾大學商學院歐盟和國際商法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