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原則:即以信息數據等社會資源“開放共享”為基本原則。
習總書記2016年10月9日在中央政治局就實施網絡強國第36次集體學習時講話中指出:“我們要深刻認識互聯網在國家管理和社會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電子政務、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等為抓手,以數據集中和共享為途徑,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要強化互聯網思維,利用互聯網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優勢,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決策施政。”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要以數據集中和共享為途徑,實現“三融五跨”大協同,這是“開放共享”的具體體現,這將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所遵循的基本原則。
傳統智慧城市建設中遇到的最大的難題就是信息壁壘,新型智慧城市之所以新,就是要打破壁壘,實現最大限度的資源開放共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要真正貫徹落實“開放共享”的基本原則,真正實現“三融五跨”的目的,必須做到自始至終、自上而下堅持這個原則。每個部門、每個行業上自國家部委、下至基層單位,都要明確社會資源開放共享的目錄、方法和進度表,公之于眾,每個企業、每個系統都要遵循統一的開放共享標準,按照“三融五跨”的要求規劃建設任何一個信息系統、數據庫。
新的方法:以“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為基本方法。
習總書記在“4.19”講話中明確提出了“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新的推進方法,也可以說是針對傳統智慧城市“各自為陣、無序展開”的推進方法的一個根本性改變。
“分級”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解決了國家部委、省、市、縣各自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應該履行的職責,將會有效避免職責不清、越俎代庖的混亂局面。在傳統智慧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只見“智慧”不見“城市”的根本原因就是上下職責不清造成的。國家部委、省直部門在抓智慧城市建設中以部門履職為中心力求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恨不得把市縣鄉村的工作“一網打盡”就“智慧”了,因而建設了大量的全國性、全省性落地應用系統,這些系統落到了基層只有一個功能:那就是填報數據,落地“智慧”系統苦了基層無休止地反復為各個部門系統填數據,而這些數據又被系統設計者認為是“保密”,設權限,基層連利用其為民服務都不行。所以這樣的“智慧”系統越多,落到基層城市政府組織就越“愚笨”。原因在于沒有把分級職責明確,部省設計者們關注的是宏觀決策管理,根本沒有經驗和精力顧及城市管理服務的“吃喝拉撒睡”這些細微小事,“一竿子到底”的系統部署實施,部門宏觀管理分析因為數據上來了,看似“智慧”了,事實上卻造成了大量無效數據與虛假信息產生,造成了基層的無賴和混亂。
如何確定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分級職責”。總結前些年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的經驗教訓,竊以為可以做如下界定:
新型智慧城市分級分類推進職能表
分級 |
國家層面 |
理論指導,技術創新,標準制訂 |
省級層面 |
數據共享,培訓指導,督辦檢查 |
|
地市級層面 |
平臺支撐,應用開發,機制創新 |
|
縣市級層面 |
推廣應用,需求挖掘,線下服務 |
|
分類 |
特大城市 |
統分結合,標準、數據統一、平臺應用分別建設 |
大中城市 |
集中統籌,實行建、管統籌,應用推廣同步 |
|
特殊行業 |
條塊結合,互聯互融,協調發展 |
新的要求:“安全可控”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新要求。
習總書記在“4.19”講話中指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輔相成的。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傳統智慧城市建設基本上是采取的是改革開放初期“先上船再買票”、“先建設再規范”和“只求所有不求所控”的理念建設,忽略了安全體系建設,網站、應用系統、云平臺、數據庫等設計建設時大都忽略了安全設施配備、安全檢測要求,輕者導致運行不穩定,重則數據嚴重丟失,更為嚴重被攻擊篡改,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巨大損失,給國家秘密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應當始終牢記習總書記的講話要求,把網絡數據安全提升到國家安全、民族安全的高度來認識,與基礎支撐平臺、應用系統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檢測驗收,使之真正達到“安全可控”的新要求。
網絡信息安全要做到“自主可控”涉及到三個層面:首先是人,設計者、建設者、管理者、使用者的安全意識建立與強化,專業安全人才隊伍的培養與約束,都是安全可控的第一要素;其次是技術,要充分應用先進的安全防范技術,包括盡可能選用國產硬件設備,盡可能選用自主可控的軟技術,沒有先進的安全技術防范投入,“安全可控”就是一句空話;再次是制度約束,建立嚴格嚴謹的安全管理制度體系,這是做好網絡信息安全的有效保障。
綜上所述,五大發展理念定義新型智慧城市可以概括為:以民生服務便捷化、社會治理精準化、社會經濟綠色化、城鄉發展一體化、網絡安全可控化為基本目標,以創新體制機制和數據資源開放共享為基本思路與原則,以分級分類推進和安全可控為基本方法和要求,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現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進,實現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可持續協調發展新的城市高級形態。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