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上海,可以通過一個手機應訂家常菜。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國日報12月6日電(記者 馬思),11月的一天,濃濃的霧霾籠罩北京,26歲的軟件程序員李鵬飛(音)不想走出他的公寓。但是,他更習慣在外面吃飯,所以有些左右為難:去哪里吃飯呢?
附近餐館的外賣并不在考慮范圍內,因為他認為它們的飯菜食之無味。然而,有特色的館子離家又有些遠。最后,他決定用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回家吃飯”點餐。這個應用能夠將食客和愿意分享家常菜的主人進行匹對。
“這很方便。飯菜在一小時內就能送到。最重要的是,飯菜吃起來像我媽媽做的,是正宗的湖南菜,”李鵬飛說。
除了李鵬飛之外,還有許多人也正從所謂的“共享經濟”中獲益。
在中國,共享經濟正蓬勃發展。首先,出現了搭陌生人順風車的應用程序。隨后,租賃陌生人公寓的應用面世。現在,共享廚房也在意料之中。
“人們覺得家常菜十分健康,所以目前對個性化家常菜的需求十分旺盛。大多數白領總是工作繁忙,十分疲憊,懶得自己做飯,”“回家吃飯”的首席執行官唐萬里說道。
這家歷史只有兩年的初創公司于2014年在北京推出了這個應用程序。該應用程序能讓用戶購買半徑三公里范圍之內的家常菜。他們可以親自上門取餐,也可以要求送餐到門。
這個應用在北京和上海等五個城市使用,如今擁有200多萬的注冊用戶。家庭廚師注冊人數超過6萬。
大多數廚師都是退休人員和家庭主婦。“回家吃飯”給他們提供了賺取外快和結交新朋友的機會。
不過,為了確保食品安全,所有的廚師都需要進行實名注冊。他們還需要提供一份健康證明,并且要保證食品安全。這些都是中國的食品和餐飲行業從業人員的要求。
該應用有嚴格的廚師審查程序。它會檢驗他們的烹飪技巧,核實菜單和廚房的衛生條件。用戶可以對食品、廚師的服務態度和廚房的情況(如果他們上門拜訪了的話)評分。
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糾紛,“回家吃飯”應用與中國大型保險機構中國人民財產保險有限公司合作,為每一份食物投保。
易觀國際(Analysys International)駐北京的分析師劉旭偉(音譯)說道:“回家吃飯”想把自己和“餓了么”、“美團-點評”等外賣應用程序區分開來。
盡管“回家吃飯”設有嚴格的食品安全措施,但是行業觀察人士表示,實際上,其業務處于法律的灰色地帶。
“該平臺和注冊廚師都沒有獲得經營或從事餐飲行業的必要許可證。這個平臺的法律風險遠遠大于打車應用程序,”劉旭偉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