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2月9日電(記者 任奇 潘夢琪)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于信匯12月5日對媒體表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潛力巨大,特別是產能合作方面,將實現中國與相關國家“互聯互通,互惠互利”。
于信匯作為中國觀察團成員,參加了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大選的觀察活動。期間他接受《中國日報》專訪時表示,當前,中亞國家的發展需要進行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升級,中國與中亞的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的產能合作,是統籌國際和國內發展的重要思路。自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在中亞地區,以產能領域合作為引領,中國與吉爾吉斯坦、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產能合作日益緊密,并逐漸樹立起該地區相關合作范本。
今年11月初,李克強總理在吉爾吉斯斯坦就上合組織未來發展提出倡議稱,要把產能合作打造成區域經貿合作的重要支柱,形成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增長極,造福相關國家人民。
對此,于信匯認為,中國與中亞東歐國家進行產能合作應始終堅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理念,通過合作提升彼此資源的比較優勢,通過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提升相關國家的發展能力。
“只有通過經濟交流、產能合作、金融貿易合作、文化交流等,實現互聯互通,互利互惠,”于信匯稱。
于信匯認為一帶一路在中亞地區發展“潛力巨大、前景看好、困難不少”。他認為,由于產業結構不同和政策背景差異等原因,中國和中亞等周邊國家的合作有很大的潛力,但也存在著相應的困難。
目前,中國與相關國家政府正在積極探尋“一帶一路”倡議與歐亞經濟聯盟合作的可能性,然而近日烏茲別克斯坦外經貿部副部長圖利亞加諾夫表示,目前烏方暫時還沒有加入歐亞經濟聯盟的計劃。
于信匯稱,只有讓合作國家切實看到有利于自身的利益,以對方需求出發,開展產能合作項目,才能促進一帶一路倡議更好地推進。烏方雖暫無加入歐亞經濟聯盟意向,但以中鐵隧道集團承建的安格連-帕普鐵路卡姆奇克隧道為代表的一系列基礎建設項目,對于中烏雙方加強合作、實現互利互惠意義重大。對于烏茲別克斯坦而言,隧道的建成與通車不僅將改變烏境內運輸需繞道他國的窘境,同時也對改善民生、發展經濟和對外聯通有著重要意義;而于中國而言,向烏提供技術、基礎建設援助和輸出,對緩解國內產能過剩,幫助傳統企業產業轉型、促進中國技術“走出去”也有重大意義。
“不僅是烏茲別克斯坦,中國和其他中亞周邊國家之間,產業結構不同,經濟互補性強,都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于信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