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負責中國事務首席經濟學家師約翰·利特瓦克(John Litwack)
我認為,中國2016年經濟增長率維持在6.7%左右是非常有可能的。前三季度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穩定,這一勢頭還將繼續。因此,我們認為6.7%的增速是相當有可能的。我們預期2017年的增速將稍有減緩,有可能接近6.5%。不過,這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的一個主因是今年世界經濟,尤其是國際貿易,其疲軟程度遠遠超過我們的預期。事實上,2016年中國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一直為負,這一缺口靠內需來補上了。
現在有些人預測,世界經濟環境將有所改善,有鑒于此,中國明年的出口有望回暖,進而帶動整體經濟的發展。但這還是個未知數。現在貿易保護主義在很多國家抬頭,給中國出口貿易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因此,明年中國出口或許能有所增長,但也有可能不會。今年經濟另一個增長領域是房地產業,它僅前三個季度就增長了8.9%。從國際經驗來看,房地產行業的這種高增長伴隨著房價高速提升,通常是短暫且不穩定的。中國政府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給房地產市場降溫。我們認為這些措施是恰當且合理的。事實上,明年中國房地產若能放緩增長勢頭,反倒能推動經濟的健康發展。
另外,基礎設施和公共投資方面也是2016年增長的重要因素。我認為在明年這兩方面依然會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不過,信貸增長的問題也不容忽視。信貸快速增長增加了宏觀經濟風險。因此,中國政府最好能首先著手降低信貸增長,盡管這樣會在短期內減緩投資和經濟的增長。
基于上述原因,我們認為明年中國GDP增長幅度雖會有所下降,但鑒于目前世界經濟的發展形勢,6.7%依然是一個很高的數字。因此,若能繼續加快改革步伐,控制信貸增長速度,中國明年的經濟增速雖會略遜色于2016年,但依然會保持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我們認為,這將讓中國在2017年收獲頗豐。
目前全球經濟增長已十分緩慢,低于普遍預期,陷入窘境。以前各國主要通過貨幣政策,降低利率來促進經濟增長,如今,利率接近于零,繼續通過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的空間十分有限。因此,各國政府若想有效刺激經濟增長,需要更多地著眼于財政政策,如減少稅收,提高公共開支等。許多人認為,剛剛結束選舉的美國會通過建設大型基礎設施促進其經濟增長。不過,根據歐盟等地區以往的經驗,我們認為如果各國能夠協調彼此的財政政策那么就能促進世界經濟更為和諧的發展。
國際貿易和投資方面的問題同樣不可忽視,加強這方面的合作將有效推動經濟的增長。
生產領域對經濟發展影響重大,但該領域的資源配置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當務之急是將生產資源從產能過剩的行業和生產力低下的公司轉移到更具生產效率的領域和企業。此外,基礎設施建設支出方面也存在問題。整體來說,這些項目的回報在很多地區呈下降趨勢,因為中國城市的基礎設施已經很完善了。現在,一些基礎設施投資可能對長期的增長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了。許多中國的創新企業和生產企業在世界市場上競爭表現出色,如果他們在未來能夠得到更多資源,中國經濟會更上一層樓。
信貸問題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認為對中國來說,堅持有力地控制信貸增長可能是明智之舉。盡管對短期內的經濟增長有負面的影響,但我們應該記住,GDP增長并不是唯一重要的經濟指標。我們最關心的是中國人民享受到的福利,以及中國人民收入的增長超過GDP增速。舉例來說,如果錢花在了修路蓋樓上,建好了沒人用,這會帶來短期GDP增長但于人民無益。因此,我們認為,政府應該繼續支持相關政策,保證人們收入的增長速度超過GDP增速。
幸運的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從依靠出口轉向依靠國內需求,調整經濟結構,這是一條自然的道路。盡管GDP增長會慢下很多,但從橫向來比較中國增速仍算很高。所以,中國能夠在去杠桿化的同時實現經濟強勁增長和人民福利水平的快速改善。提高居民收入也能直接培養國內需求,促進經濟增長。考慮到全球經濟形勢,中國不能再依靠出口推動經濟增長,增長要靠國內需求來實現。
平衡經濟的過程中,落后產業的工人會首當其沖,為其提供社會保障極其重要。但對大眾來說,經濟結構調整未必是個痛苦的過程。即使GDP增長率多少會降低,但中國人民的福利水平會持續快速提高。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約翰·利特瓦克(John Litwack)在接受中國日報網記者吳哲鈺獨家專訪時表達了上述觀點,特此整理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