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的破產,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再次走入全球視野。12月16日,RCEP第十六輪談判在印度尼西亞閉幕,與會各國領導人就會議內容達成高度共識,并表示有信心在近期簽訂相關協議。
RCEP的第二章有關中小企業的談判完成是2012年RCEP談判啟動的重大進展。此前有關經濟技術合作的章節已在第十五輪談判中完成。
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知識產權和勞動力流動等方面的談判仍在進行中。不過,在印尼、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中國的大力推動下,RCEP談判有望在明年完成。
美國新當選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曾在上個月表示,上臺第一天就會廢棄TPP,因此,美國退出TPP是毋庸置疑的。RCEP將在區域經濟合作和一體化進程中發揮主導作用的希望又重新燃起。
比起TPP,RCEP帶來的益處要大得多。在亞太國家看來,RCEP著眼于區域經濟一體化和貿易自由化,必將為區域經濟增添新動力,進而推動全球經濟的發展。
鑒于此前由美國領導的TPP刻意孤立中國,有些人將RCEP 解讀為中國所主導的,用于對抗TPP的制衡手段。事實上,這是一種誤解,因為RCEP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發起的,目的是加強東盟同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及新西蘭等六個區域伙伴之間的貿易往來。
比起政治色彩濃厚的TPP,RCEP反映了亞太各國增強貿易往來,力求共同發展的愿望。正因為如此,包括中國在內的與會各國一直在努力推進區域性貿易協定的談判進程。
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長期陷入僵局,貿易保護主義逐漸抬頭,尤其是美國和歐盟在這方面的態度鮮明,這些都令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進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亞太各國迫切希望達成區域自由貿易協定,以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與動力。
RCEP談判一旦全部完成,將涵蓋約35億人口,GDP總和將達23萬億美元,占全球總量的1/3,所涉區域也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自貿區。
經過RCEP的系列談判,東盟分別與其他六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這符合了東盟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愿景,為實現東盟經濟共同體的宏偉藍圖增添了助力。
全球經濟的復蘇進程緩慢,不過,近年來,東盟同中、日等六國的貿易往來卻在穩步上升。中國此前已與韓國簽訂了自貿協定,現在正與日韓進行三邊貿易協定的談判。所有這些都為RCEP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與之前東盟與六國達成的自由貿易協定比起來,RCEP的開放程度更高,更注重調節不同成員國對貿易協定的接受度,以及相關條款的可行性。
更重要的是,RCEP與TPP不同。TPP是美國精心策劃的政治手段,成員有限,但RCEP范圍廣泛,東盟計劃待條件成熟后邀請美國和俄羅斯加入談判。
關于作者:
王慧,《中國日報》亞太分社副主編。
(編譯:秦悅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