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浴血黎明》主演傅希如、魯肅、楊揚、董洪松向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
東方網記者王永娟5月31日報道:"當我們仍在迷茫、彷徨的時候,你們已經找尋到了信仰、目標與前進的方向。當我們遇到挫折長吁短嘆,埋首世俗、平庸忙碌的時候,你們已經勇敢地直面險境,在失去自由和嚴刑拷打中,依然堅守信念直至死亡。我們不禁想問,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你們……”今年是建黨95周年,今天,一場“追尋記憶、重拾信仰”的緬懷革命先烈儀式在龍華烈士陵園舉行,上海京劇院即將推出的現代京劇《浴火黎明》的主創人員,在儀式現場宣讀了寫給先烈們的一封信。在信中,青年演員們追思先烈,作出了“用執著與堅守,創造和換取更為美好的明天”的承諾。
重現“獄中八條” 頌先烈忠魂
《浴火黎明》是上海京劇院為紀念建黨95周年特別創作的劇目,由曾經創作過經典新編歷史京劇《成敗蕭何》的李莉執筆編劇,上海京劇院一級導演王青擔任導演,并由上海京劇院的一批80后優秀青年演員楊揚、魯肅、傅希如、董洪松等主演。
該劇以1948年初至1949年建國前后的重慶為時代背景,以《挺近報》事件為發端,以“獄中八條”(紅巖革命烈士留給黨的八條真言)為核心,描寫展示一群年輕的中共黨員在獄中極端情況下,如何堅定信仰、堅守信念、感化和幫助曾經丟失信仰的同志重拾信仰,最終壯烈犧牲,并留給我黨八條真言的歷史事件。
劇組正式建組開排前,《浴火黎明》主創團隊曾先后分三批20人次赴重慶考察采風,深入實地的考察、體驗革命烈士身處魔窟的艱難處境。主創人員深深為烈士們不屈不撓,為理想、信念堅持斗爭的精神所感動,被他們鋼鐵般的意志和視死如歸的精神所震撼。
狹小的空間內展現豐富的靈魂
編劇李莉在創作文本之前,觀看了100多集的影視資料片和閱讀了90多萬字的文字資料,為該劇數易其稿,將該劇定義為介于命題與非命題之間的作品。“我相信這是一部具有現代文學意義的探索的一部京劇現代戲?!?/p>
由于該劇背景限制在牢獄中,因此舞臺背景也就比較單一,“如何在狹小的空間內展現靈魂,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挑戰?!眴诬S進表示,該劇對整個創作團隊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盡管如此,這個題材仍被他看做是一個“富礦”,值得去深入挖掘。
在傅希如看來,新編戲是沒有行當的界限的,現代戲更沒有。沒有所謂的花旦、老生、花臉之類的區分,都是跟著角色走。青年演員在表演中,要勇于打破程式、打破觀念,不要被條條框框限制住?!霸谶@場戲里,只有我們沉浸其中,感受他們的感受,表達他們的精神,才能把這群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塑造好。”
"取信歷史,關照現實" 我們需要追求信仰
在今天接下來舉辦的一場以“論革命先烈題材作品如何激發當代共鳴”的座談會上,記者從發言中口中,最多聽到的一個詞是“信仰”。
京劇院院長單躍進認為,一個民族如果對自己的英雄失去了崇敬,丟了自己的信仰,那將會是一盤散沙。而與日益豐富的物質相比,有很多人正在滑向精神的沙漠,《浴血黎明》這部劇就是要讓大家感受先烈的心靈軌跡,把他們對信仰的堅守傳遞給更多人?!爱斚碌娜松m沒有當時如此殘酷,但仍有種種誘惑和陷阱,我們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我們需要追求信仰?!?/p>
“同樣是年輕人,為什么他們能如此堅強、如此堅持、如此堅守?是什么在支撐著他們?我想,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信仰?!毖輪T代表傅希說,參演這場戲使自己“如同經歷了一場靈魂上的洗滌”。
孫重亮認為,“獄中八條”是深陷牢籠的革命者用鮮血總結出的經驗教訓,是他們對黨的諫言,是一筆值得永遠記取的精神遺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叭⌒艢v史,關照現實”,是京劇的責任,義不容辭。
據了解《浴火黎明》將于7月5、6日晚在天蟾逸夫舞臺進行首輪試演,并將在首輪演出后及時采納各界專家及觀眾的意見、建議進行深入的修改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