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走過多少風,走過多少雨,您把我們帶進了新世紀;您用多少愛,您用多少情,您帶領我們走在和諧的春天里。時值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之際,宣講家網開展“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我們的各項事業從勝利走向更大勝利的根本保障”為主題的征文活動,誠邀廣大網友共同參與。之后我們將持續選登#建黨95周年#文章、詩詞、漫畫等多種形式的優秀作品,敬請關注。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學習李保國同志心系群眾、扎實苦干、奮發作為、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自覺為人民服務、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無愧于時代的業績。
巍巍太行,嗚咽聲聲;遼闊燕山,悲戚陣陣。被譽為“太行山上新愚公”、“農民教授”的李保國同志在今年4月走完了他最后一程。年僅58歲的他,還來不及再看一眼那漫山遍野的核桃林,看一眼和他一起把荒山禿嶺變成金山銀山的農民朋友,看一眼太行山上和他一起實驗的學生……就走了。毫無疑問,他是踐行“兩學一做”的模范,是黨員干部的榜樣。他是責任擔當、忠誠事業、言傳身教的典范,這些也必將指引后人前行……
責任擔當,讓生命散發光輝。在這個世界上,責任心是一種彌足珍貴的東西,擁有責任心,就擁有了敢于擔當的勇氣。李保國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擁有一顆崇高的責任心和一份敢于擔當的勇氣。“我是農民的兒子,我看到山區農民過苦日子,心里難受。我見不得老百姓窮。”這是經常掛在“農民教授”嘴邊上的一句話,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他把太行山區生態治理和群眾脫貧奔小康作為畢生追求,每年深入基層200多天,讓140萬畝荒山披綠。生命和崇高的責任聯系在一起,他始終牢記自己的誓言、責任和擔當,一心為民,不忘初心。
忠誠事業,讓農技大放異彩。李保國曾說“太行山的父老鄉親都富起來了,我的事業才算成功”。縱觀他短暫一生,始終把自身的事業看得重如泰山。他大學畢業20年后,為了不斷接受新的知識,毅然放下教授的架子去讀博士。他堅持根據生產實際需要開展科學技術研究,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時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他把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協調發展作為事業的重要一環。他用“農技”這把鋒刃的利器,刺向了山區精準扶貧的“主戰場”。他用自己在農業領域的先進科學技術及實踐經驗,用實際行動回答了扶貧攻堅“誰來扶”“怎么扶”等關鍵性問題,他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精準發力,精準攻堅,推廣實用技術36項,累計帶動貧困山區增收58.5億元、帶動10萬貧困群眾脫貧。
李保國在為農民講解科技知識
言傳身教,讓“火種”散播大地。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一名“農民教授”,他將實踐經驗融入課堂,讓學生掌握實踐技能,他將課堂開進山間地頭,毫無保留地傳授先進科學技術及實踐經驗。他將科研、農技的“火種”播撒到農民心中,他致力于讓更多學生成長為扎根山區服務三農的有用之才。斯人雖已逝,但“太行新愚公”的精神“火種”不會就此消失,對黨忠誠、質樸情懷、扎實苦干的火種,必將“星星燎原”!
“農民教授”雖然走了,但他卻將“太行新愚公”的精神刻在了太行山上、印在了老百姓心中,他責任擔當、忠誠事業、言傳身教的情結也必將成為精神坐標,不斷激勵和鞭策廣大黨員干部,心系百姓,服務百姓!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
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網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友之家交流群,1群:209961124(此群已滿),2群:531249826,大學生交流群: 52241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