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均為新華社微電影《紅色氣質》畫面截圖。新華社發
2016年2月推出的動漫說唱“神曲”《四個全面》,讓人們看到了新華社“萌”的一面。此次,《紅色氣質》微電影按照院線標準制作,適合電視、網絡與移動終端等多平臺、多渠道傳播,顯現出新華社“大氣文藝范兒”的又一面新華社拍電影了!20日上午9時50分,新華社發布了《紅色氣質》微電影形態可視化全媒體產品,為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獻上一份特別的禮物。9分5秒的時長,95年的歷史,大量珍貴的歷史照片“動”了起來,各個時期的先烈與英模“同框”定格,過去與現在彼此“穿越”。中國共產黨從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到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走過的95載風雨歷程在影片中重現,“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主題在影片中彰顯。歷史深處 他們是誰?
一張照片,定格一個瞬間;一組群像,打開一部史冊。李大釗、瞿秋白、方志敏、趙一曼、楊靖宇、左權、彭雪楓、雷鋒、焦裕祿、王進喜、吳吉昌……一個個共產黨人從歷史深處走來,組成宏大的英雄群像,展現著中國共產黨人特有的“紅色氣質”。他們有的是大眾耳熟能詳的“教科書”人物,有的是歷史深處的“生面孔”。他們直面生死,笑對劫難,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未來緊密相連,奉獻自己的青春、熱血與生命?!麄兪鞘冀K為了人民、始終與人民同在的共產黨人。鮮活的影像,講述了共產黨人在關鍵時刻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無畏,也展現了他們最燦爛的笑、最柔軟的情和最難割舍的萬般眷戀。在“時空隧道”中,一位位共產黨人通過光影進行“對話”。他們有的已經離去,化作了黑白的影像;有的仍生活在我們身邊,挺起時代擔當的脊梁。共產黨人身上的“紅色氣質”,從過去到現在,依舊如初,穿越時空。黨的同齡人追憶父輩 吐露何種心聲?
今年95歲的瞿獨伊,是瞿秋白唯一的女兒,曾是新華社駐莫斯科首任記者。瞿秋白,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新華社前身——紅色中華通訊社社長,《國際歌》第一個正式漢語譯者。1935年福建長汀郊外,瞿秋白正是唱著自己翻譯的《國際歌》從容走向了刑場。那時,瞿獨伊還是個孩子。1949年的開國大典上,瞿獨伊用俄語向全世界播出了毛澤東主席的講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時隔14年,她見證了父輩用犧牲換來的這一天。曾經,瞿獨伊并不明白,儒雅的書生和壯烈的革命者,究竟哪一個才是真正的父親,哪里來的割舍親人、笑對生死的勇氣。今天,她道出了答案:“他信仰,信仰這個美好的共產主義社會,并為之奮斗?!泵鎸︾R頭,瞿獨伊用俄語再次唱起了《國際歌》。焦裕祿的“全家福”照片 缺了誰?
91歲的新華社原總編輯馮健是《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的作者之一。50多年以來,這篇名作讓焦裕祿的事跡感動全國。片中,馮健以記者的視角,向人們述說焦裕祿身上的共產黨人情懷:“他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焙芏嗳酥恢澜乖5撌且晃还廨x典型,卻不知道他的另一面:會拉二胡,會寫詩,能歌善舞,在歌劇中出演過“男一號”;即便滿臉風沙,穿著補丁摞補丁的衣服,依舊是“高顏值”。這樣一個內心豐富的“文青”,為治理蘭考“三害”、讓老百姓吃飽飯,忍著肝癌的病痛日夜操勞,甚至沒空陪陪家人。其實,他對妻子和兒女充滿柔情。每次回家,孩子們就一擁而上,他胳膊上掛一個,脖子上吊一個,后背上背一個,其樂融融。然而,直至去世他也沒來得及與家人拍一張合影。在《紅色氣質》中,借助特效,焦裕祿“走”進妻兒中間,和他們“合照”了跨越時空的“全家福”。新華社中國照片檔案館 有何珍貴典藏?
影片中,故去的共產黨人跨越時空,與同志“重逢相聚”,與家人“重逢”;3D還原的歷史瞬間,人物和場景“動”了起來,照片背后的故事也“活”了起來。新媒體理念和技術制造的特效讓人們仿佛穿梭在歷史長廊之中,看到過去與現在的對話,感受紅色信仰、紅色氣質代代傳承。這些珍貴的照片,正是取材于新華社中國照片檔案館。這是目前全世界館藏量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照片檔案館之一,收藏了自1892年以來的珍貴歷史影像,目前已藏有1000余萬張數字化照片和200余萬張膠片底片??梢哉f,推開中國照片檔案館的大門,就是打開了一部“國家相冊”。多年來,出自中國照片檔案館的無數經典照片廣泛流傳,可它們的“娘家”卻一直鮮為人知。此次,通過電影的呈現,這處鮮為人知卻極富內涵的典藏也揭開了神秘的面紗。2016年2月推出的動漫說唱“神曲”《四個全面》,讓人們看到了新華社“萌”的一面。此次,《紅色氣質》微電影按照院線標準制作,適合電視、網絡與移動終端等多平臺、多渠道傳播,顯現出新華社“大氣文藝范兒”的又一面。主創人員介紹說,這是一個“走心”的作品,是新華社在全媒體報道上的又一創新成果?! ?/p>
(記者陳子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