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7月1日電(記者 彭奕寧)文倩(音)覺得自己可能不屬于“典型的”中國共產黨黨員。
她說:“我覺得,典型的共產黨員應該就職于政府部門,起碼也得是國有企業,而我只是名自由職業者。”
2011年畢業以來,這位27歲的陶瓷藝術家就一直居住在“中國瓷都”江西景德鎮。
由于沒有工作單位,她的黨籍由老家華東地區江蘇省的當地縣級黨組織授予。
她補充道,在中國的藝術圈里,人們通常不談政治,周圍多數朋友也不知道自己是黨員。
她說,“父親一直在幫我維護黨籍,包括交黨費等種種事宜。換屆選舉之類的特殊場合我也得到場,因此常常飛回老家投票。”
北京市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李賀林表示,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以來,黨員隊伍日益多元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了進來,尤其是那些高學歷及企業界人士也都加入了進來。
文倩大一時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她表示,“我們班很多學生都申請入黨,三十名申請者中,第一年就入選的只有兩三個。我在學生會工作,其他的入選學生也都十分優秀。”
選拔程序極為嚴苛,競爭又極為激烈。她必須得做學習及思想匯報,包括如何運用所學知識提高人們生活水平。
文倩的父親和兩個姐姐都是黨員。她說,“他們告訴我只有最優者才可入黨。我很自豪能被選上。這并不容易。”
黨員學歷不斷提高
1982年,4000余名縣級黨委領導班子中僅4%的人員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
截止到2015年底,50萬余名村級黨支部領導班子中,14.4%的人員接受過本科及以上水平教育。此外,44.3%的黨員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而這一比例在2006年為30.7%;2006年35歲及以下黨員占比25.4%,在2006年這一比例為23.3%。
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6月30日發布的消息稱,女性黨員人數占比由2006年的19.7%上升至25.1%。
報道指出,2015年,黨員申請人數為2220萬,但“黨員發展程序更為嚴格”。即使黨員增長率下降0.2%,黨員質量仍在不斷提升,黨員隊伍也日益多元化。
陳春華(音),高中18歲那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她在中國一所大學念完書之后,又到美國學習政治學,業已獲得碩士學位,今年將獲得博士學位。
她表示,“我沒有問,但我覺得,在美國攻讀碩士期間,學校很多中國學生都是黨員。這是因為一般發展優秀學生成為黨員,他們更有可能接受高等教育或出國深造。”
她說,高中同年級800名學生中,只有兩名同學被納為正式黨員。
包容度高
陳說她在美國遇到的非華裔人士大都對中國共產黨了解甚微,但即使在他們知道她的黨員身份后,也沒有以“紅色共產主義”的刻板印象看待他。
“大多數人僅僅感到好奇而已,問我加入共產黨的原因以及是否信仰黨的理論,”她說道,“總之,我的政治立場并沒有對我在美國的生活和學習造成影響。”
于明成(音)今年33歲,是四川省一醫院的一名男護士。他說加入共產黨并不能帶來立竿見影的好處。相反地,這意味著他身上將要肩負更多的使命。
他還說,中國共產黨員都應以身作則,投身志愿者工作,為特殊事業以及資金項目籌善款,為社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成為共產黨員就意味著你在同齡人中是出類拔萃的。這是你的榮譽證明。我想這就是各個領域的人爭相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原因吧,”他說道。
李表示,中國共產黨的不斷發展也是共產黨員隊伍日趨多元化的原因之一。截止去年年底,共產黨員數量就從1921建黨初期的50人增長到8876萬人。
“對如此龐大的一個政黨來說,其共產黨員背景多樣化也是情理之中,”李說,“多元化趨勢為中國共產黨注入活力的同時,也為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如何治黨帶來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