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梅向記者展示當地特色紀念品
央視網訊(記者唐詩穎 李文亮)翻開一本紀念冊,在貝爾格萊德的點點滴滴再一次浮現。
“這是我們離開貝爾格萊德時,當地同學送給我們的紀念品;這個照片是我們一塊去郊游時候拍的。”王艷梅說。
每一個紀念品、每一張照片背后都有一個溫情的故事,在貝爾格萊德十多年的外交生活,除了美景外,更讓她難以忘懷的是塞爾維亞人。
友善熱情的塞爾維亞
王艷梅和當地人一塊郊游(圖片由王艷梅提供)
王艷梅是中國首批赴塞公派留學生之一,貝爾格萊德的一切對于她來說都非常新奇。當時的第一印象,這是一個比中國發達多的國家。“當地人非常文明、有素質,對外國人特別的友好。”當接觸到塞爾維亞人時,對這個國家開始由新奇變為了好感。
在她的眼里,塞爾維亞人友善、熱情、主動,無論是誰遇到困難都會去幫助,他們還會向外國人主動介紹當地文化,甚至會邀請陌生人去自己家里做客。
“有我家吃的,就有你吃的”
在貝爾格萊德的那段時光,最讓王艷梅難忘的人是她的房東。那時,王艷梅在駐貝爾格萊德使館工作,租住在當地一戶居民家中,她第一天入住時,房東對她說:“你住在我們這,一定放心,我們家兩個半男子漢,會堅決的捍衛你作為女人的尊嚴和外交官的尊嚴。”兩個半男子漢是指,房東家的老頭和兒子,再加上家里的小孩。那段日子,王艷梅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和當地人對待中國外交官尊重。
在貝爾格萊德經歷的一段動蕩時期,食物嚴重緊缺,她的房東把自己家的糧食奉獻了出來,告訴王艷梅:“有我家吃的,就有你的吃的!”就這么簡簡單單的幾句話,讓身處異鄉的王艷梅非常感動。
“我們在這守著你”
“我們在這守著你!”這是王艷梅至今都難以忘懷的一句話。回想起在貝爾格萊德那一天,她現在都有一些后怕。那天她駕車在回使館的路上,因為趕時間她強行并道,與一輛正常行駛的電車發生了碰撞,電車上的人全部下車,沒有指責,而是齊力把她從車里面救了出來。
一剎那,她暈了過去,但她隱約能聽見一個渾厚的聲音在對她說:“你還有意識嗎?能聽見我說話嗎?別害怕,我們在這守著你!”直到王艷梅使館的朋友到來,那些塞爾維亞人才離開。
之后,王艷梅的同事告訴她,當時那個渾厚的聲音,那個好心的人士,是當地一位知名的將軍。沒有職位高低、沒有國籍區別,無論是誰遇到危險,當地人都會鼎力相助,這就是塞爾維亞人。
離開貝爾格萊德這么多年來,王艷梅一直有遺憾。“許多人的聯系方式都沒有留下,也不知道他們現在過得如何。如果有機會能再回到貝爾格萊德,我很想再去當時的房東家看看,去探望一下留學時的老朋友們。”王艷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