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訊(記者孔華)“到2020年,長江流域優良斷面比例達83.3%,淮河流域優良斷面比例達57.5%,新安江流域水質保持優良……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1月14日,安徽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下稱工作方案)已經獲準通過,方案不僅規定了包括長江流域在內的水域防控目標,還宣布,安徽省政府將于16個地市政府簽訂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每年考核工作方案實施情況并向社會公布,水污染的防治成效將作為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
“十二五”期間投了70億元
“15年前,這里幾乎沒有污水處理廠,所有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海;10年前,日污水處理能力不到100萬噸;現在,全省共有130座城鎮污水廠投入運行,日處理能力543.94萬噸,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1%。城市污水處理廠現如今已經成為一個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安徽省環保廳廳長繆學剛介紹,“十二五”期間,安徽省大力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逐漸增長的污水處理能力可見一斑。
安徽省財政廳經建處副處長陳維光告訴記者,“十二五”期間,安徽公共財政用于治理水污染的資金達70億元。隨著工作方案通過,“十三五”期間,政府的投入肯定還會增加。
政府加大治理度,綠水青山展新顏。2015年,安徽省地表水總體水質、淮河流域、長江流域、巢湖流域水質均有所好轉,新安江流域水質保持優。與2010年相比,全省地表水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上升14.5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下降5.6個百分點;全省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上升2.8個百分點。
防治水污染任重道遠
大力整治后,效果明顯,但防治水污染任重道遠。
據了解,2015年,安徽省地表水總體水質狀況為輕度污染。地表水國、省控斷面中,重度污染面仍占11.1%。經過調查發現,城鎮還有225條黑臭水體,農村面源污染仍未得到遏制……
隨著環保觀念深入人心,各級政府和百姓充分認識到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性、緊迫性,經濟新常態下,如何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多贏成為擺在當前的一道方程式。
繆學剛介紹,根據工作方案,安徽將在四個方面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全力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市、縣分別于2016年底和2018年底前完成備用水源建設,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體治理目標;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狠抓工業污染防治、強化城鎮生活污染治理、推進農村污染防治、加強河湖養殖區污染管控,2016年底前,全部取締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十小”企業,城市和縣城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5%以上;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自2015年起各市、縣制定并實施分年度落后產能淘汰方案;著力節約保護水資源,到2020年,全省用水總量控制在270.84億立方米,全省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3年分別下降35%、30%以上。
“到2020年,長江流域優良斷面比例達由76.7%提高到83.3%,淮河流域優良斷面比例由42.5%提高到57.5%,新安江流域水質保持優良等。”繆學剛介紹,只有全力、大力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規定的這些主要指標才能實現。
省、市簽訂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
時間表已確定、路線圖已繪就,如何推進水污染防治深入民心,工作到位?
在執行《工作方案》時,安徽省落實了工作責任:省政府成立水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水污染防治;各市、縣是工作方案主體,建立市、縣、鄉(鎮)三級“河長制”。省政府與各市政府簽訂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每年分流域、分區域對工作方案實施情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經省政府審定后向社會發布,并作為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地級及以上城市自2016年起每季度向社會公開飲用水安全狀況信息。
“治理水污染,其實就是兩個方面,一是節約用水,少用水了,污染自然就少了;二是截污后治污,城市污水廠就是這個功能。所以,全社會都要關心、行動起來共同防治水污染。”繆學剛說,自去年國務院出臺“水十條”后,各地政府都積極行動起來。尤其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座談會的講話精神,更顯得這項工作的緊迫性。如何在保護的前提下搞好規劃,如何在長江流域生態得到恢復的同時利用好水資源,需要環保部門嚴格環境監管執法,需要多部門合力,全社會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