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脫貧攻堅看貴州網絡媒體走轉改”采訪團來到丹寨縣城的一處生態移民安置點,在這個叫“高峰樓”的地方,原先居住在偏遠山區的高峰村村民正在迎來嶄新的生活,一步步奔向小康。
田君福和他女兒
田君福就是其中的生態移民之一,他原先居住在1741米高海拔、風景秀美的牛角山上。那里 距縣城56公里,交通不便,自然環境惡劣,農牧業產值低,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富不了一方人”的地方。高峰村的“硬傷”讓搬遷成了他們擺脫“窮根”的最好出路。
2012年,丹寨縣被列為全省首批生態移民試點縣。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高峰村移民搬遷被提上日程。
“我早就想遷出來了。”田君福說。他家里共4口人,除了妻子,還有1個8歲的兒子和11歲的女兒。因為山上住戶分布零散,學校離家又太遠,孩子上學就只能靠徒步,往往一個人一走就是半個小時。
為了兩個孩子的學業,為了讓家里生活的富裕, 2014年,他帶著妻子兒女搬到了“高峰樓”移民小區。
這個小區是丹寨縣5個移民集中安置點之一,建設規模3000套。目前,已有1194戶5373人搬遷入住,其中,高峰村村民279戶1284人,占全村總人口數的68.%。
很多居民一開始不太相信房子的質量,但在做水泥工的田君福顯然很懂行,他一口氣在這里買下了兩套50平的房子,打通后瞬間擁有了一套100平的大房。除去政府每戶優惠9000元,再加上每口人給予部分補貼,這套房子最后只花了他9萬8。
不過,他依舊覺得壓力很大,房子雖說已經買了,但卻沒錢裝修,不得不找親戚朋友借來了4萬。
問到新的一年有什么愿望,他笑著說道:“沒什么太大的愿望,只希望兩個孩子都健健康康,生活越來越富裕,家里人越來越幸福。”
據丹寨縣委書記候美傳介紹,2016年丹寨縣還將計劃搬遷29戶123人。對于那些實在不愿搬遷的,還具備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將變為林業工人,其他人則根據自愿原則加入土地流轉等。(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