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銀川市金鳳區良田鎮涇龍村村醫于成龍
央視網訊(記者高宇婷)在寧夏銀川市金鳳區良田鎮涇龍村,已經當了3年村醫的于萬成這半年來心情不錯,干工作更用心了。在村衛生室的工作再不像以前那樣,只是個拿基本工資的“零時工”,指不定什么時候就要改行,退休、養老的一系列問題橫在那里,總感覺心里沒個著落。
2015年9月22日,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印發當年的第134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明確了鄉村醫生的準入和退出機制,解決了多年來橫在村醫心頭的養老問題。
《意見》指出,對全區符合條件的注冊在崗鄉村醫生,按照《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關于貫徹〈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的意見》,參照靈活就業人員自主選擇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到齡退崗后享受相應的養老待遇。同時規定了鄉村醫生的生活補助、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基本醫療一般診療費補償等發放標準。
據統計,寧夏共有村衛生室2386個,注冊在崗村醫3264人,其中60周歲及以上的899人。對于60歲以上以及未到60歲離崗的村醫,《意見》中也詳細規定了實行生活補助的相關標準。至此,寧夏在全國率先統籌解決了鄉村醫生的基本養老保險和離崗村醫生活補助等問題。
政策的出臺,源于2014年寧夏“兩會”時農工黨寧夏區委會提交的一份提案,《關于盡快出臺寧夏村醫隊伍退出和準入政策的建議》,提案當年被列為自治區政協重點提案,由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帶隊督辦。
農工黨寧夏區委會主委戴秀英告訴央視網記者:“我們做醫療衛生改革的提案已有十年,我國醫改確實有輝煌成就,包括人人都享有最基本的醫療保險等。而目前醫改中最大的問題是三甲醫院和最基層衛生所的改革,比如村醫養老保險。”
戴秀英表示,目前寧夏村醫的改革已走在全國前列,下一步要解決村醫的能力問題,怎樣能讓老百姓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鄉鎮衛生院依然是服務能力低下、留不住人。今年要提交如何用好的制度把全科醫生留在基層的提案、建議,要把鄉鎮衛生院鞏固好,成為老百姓家中的醫院,讓常見多發病在這里得到解決,從而緩解大醫院的壓力。
村醫的工作時間是周一至周五,周日中午,央視網記者在涇龍村衛生室仍見到了前來加班、整理資料的于成龍。于成龍說:“以前經常想去其他大醫院工作、很多次想改行,現在有了村醫準入退出機制,不僅工資提高了,也更有信心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