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遠、腳踏實地,是兩個極具特色的中國傳統語匯。如今它們被習近平總書記信手拈來,賦予了極為深刻的現實意義、悠長深遠的歷史蘊味。前者彰顯了大眼界、大胸襟、大氣魄、大追求,寓意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世界眼光、全球思維;后者則折射了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價值追求,傳遞并集聚著令人怦然心動的力量,刻畫了追夢人躬耕前行、砥礪奮進的生動形象。
近兩年習近平多次提及“登高望遠”“腳踏實地”。2014年2月7日他在俄羅斯索契接受俄媒專訪時指出: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國土,56個民族,13億多人口,治理這樣一個國家很不容易,必須登高望遠,同時必須腳踏實地。當年6月5日他在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說,中阿共建“一帶一路”既要登高望遠、也要腳踏實地,做好頂層設計,規劃好方向和目標。2015年10月15日他在會見出席亞洲政黨絲綢之路專題會議外方主要代表時,又作了類似表述。
登高望遠,唯有“高”方致“遠”。正是因為站在全球化的高度、人類的高度、歷史的高度、時代的高度和中華民族的高度,才有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有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才有了具有鮮明習氏風格的治國理政總體架構,以及環環相扣清晰生動的實踐邏輯……其思慮之深遠、謀劃之深遠、布局之深遠,都堪稱大手筆、大格局,不僅以春潮拍岸之力影響著當下,更將深遠地影響歷史,以愈益精彩和神來之筆載入史冊。
腳踏實地,美好的夢想與現實之間才有了更加緊密的紐帶、更加強大的動力轉換機制,從而確保了規劃的“落地”,確保了種子、水分、土壤、空氣等成長要素的結合,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使九層之臺起于壘土,使美麗夢想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無論是抓工作、抓落實、抓發展,抑或是抓反腐、抓廉政、抓作風,事事處處都體現了“踏石留痕、抓鐵有印”,這種不虛不空實實在在的精神狀態和工作追求,公眾看得見、摸得著、體會得越來真切。
把中國制造、中國創造以及更加精彩的中國推向世界,我們需要“登高望遠”與“腳踏實地”的完美結合,需要站位高遠、立足當下、奮力拼搏、不斷前行,以更加辛勤的汗水和心血智慧詮釋未來。每一次細品總書記的這番話,偶們都有新的收獲、新的體會,都能源源不斷地激發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