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月23日,美國華盛頓,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發退出TPP的行政命令。圖片來源:東方IC |
《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名存實亡,至少目前如此。不過,很多人并未深究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那些問題多多的貿易政策,而是迅速注意到,這為中國尋求《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創造了一個難得機會,而美國并沒有參與進來。
特朗普在1月23日簽署美國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的行政命令后,很多中國人或許都大大松了口氣,甚至感到慶幸。這種反應完全是因為前總統巴拉克?奧巴馬極力促進TPP,用來對抗中國的地緣政治工具,也作為其亞洲再平衡戰略的一部分。奧巴馬曾多次放出狠話:“不能讓中國這樣的國家制定全球經濟規則”。
TPP的真正問題在于它不是一個自由貿易協議,而是一種將中國經濟影響力排除在該區域之外的手段。這是否意味著甚至連奧巴馬也不確定TPP能否帶來經濟利益,因此他不得不通過抹黑中國來向美國議員和市民兜售這個協定?
一些美國經濟學家指出,該協定給美國的經濟利益有限,甚至微不足道。若真是如此,美國工人們完全有理由反對這個協定,因為它并未基于美國民生考慮,而是地緣政治。
盡管奧巴馬政府標榜TPP是21世紀自由貿易協定,毫無疑問的是,RCEP作為真正的貿易協定,更符合這一描述。它不僅致力于區域經濟一體化,而且還給全球經濟活力區注入生命力。就此看來,它理應獲得認可稱贊。
不同于TPP,RCEP從來不是用來對抗美國的地緣政治博弈。不能假定RCEP的參與國都是美國的美國安全盟友。因此,RCEP較之TPP的明顯優點,就在于它是自由貿易協定而非地緣政治工具。
說得更明確點,中國不會也無權操控RCEP。東盟十國與日本,印度等國都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
與美國不同,中國追求世界的多極化而非單極化。這也意味著中國更偏向CEP或者其他多邊組織的集體領導。
自1978年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實行改革開放以來,“遵守國際慣例”一直是中國發展中的口號。過去數十年,中國通過學習和遵守國際慣例,受益頗多。
當然,中國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國際治理過程中尚有諸多不足,還得努力學習,奮力追趕。歐美及其他發達經濟體仍需一點耐心等待。
舉例來說吧,美國的50個州,州與州間差別巨大。擁有全美最嚴厲環境法的加利福尼亞州,難道在與德克薩斯州和俄亥俄州貿易前,得要求這兩個州改變其環境法嗎?又或者說,紐約和馬薩諸塞州一定要將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馬州排除在會議之外,就因為他們的社會議題不夠進步嗎?
中美兩國不應抱有零和想法,而是要尋求共同立場,追求雙贏合作。通過擴大雙贏合作,中美雙方將互幫互助,再次走向繁榮。
關于作者:
陳衛華,中國日報美國分社副主編。
(編譯:羅玲敏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