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浙江杭州,一位老人在養老院里與看護人員聊天。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
有一種流行的說法是,一個國家可以通過“生育”來擺脫社會老齡化的問題。這在某種程度上是說得通的:人口老齡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出生率的下降。從字面上理解,提高出生率應該就能緩解人口老齡化。
2015年,中國的年齡在20至64歲的人口有9.3億,65歲以上的人口為1.31億。預計到2050年,中國超過65歲的人口將達3.7億左右。要把人口比例控制在2015年的水平,”勞動年齡人口“則需達到26.5億。即使要實現一半的預期增長比率,中國勞動年齡人口仍需超過15億。
那么,這些對出生率的意味著什么呢?這意味著,如果2050年的撫養率要趕上2015年的水平,如今每年還得增加1.27億以上的新生人口。再加上20-40歲育齡女性人口數量預計將從2015年的2.07億下降到2050年的1.34億,人口急需增長的壓力愈加凸顯。
這些數據同時也表明,移民也解決不了中國的老齡化問題,除非非洲和歐洲的全部人口(至今約20億)移民到中國,等到他們65歲時再遣送回非洲和歐洲。
換個角度思考,自國家放寬計劃生育政策允許夫妻生第二個孩子后,中國增加了100萬的新生兒。在很多認為會爆發大規模嬰兒潮的人眼里,這樣的增長率明顯低于他們的期待??删退闼麄兤诖膵雰撼睂崿F了,根據預計數據,也不過是在未來五年內多新增人口200萬。簡單來說,嬰兒潮對解決人口急需增長的問題影響甚微;勞動人口與65歲以上人口比例還不到2%。
增加新生兒數量來解決人口老齡化的做法涉及到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那便是兒童的撫養。換句話說,孩子在長大工作之前,要消耗國家和家庭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資源。尤其對于女性,她們承擔了過多照顧小孩和做家務的責任。也就是說,如果你像長輩那樣考慮到了小孩的撫養問題,那么你就會意識到嬰兒潮也許會引發更多社會人口與經濟方面的問題。
事實已清晰擺在眼前。解決老齡化的人口問題,單從基本的人口手段著手不可行。當然,這并不是否定政府與雇主為支持二孩政策所作的一切。而是想強調我們之所以要解決老齡化人口問題,是為了改善民生,實現民愿,而非機械地滿足一個難以實現的人口“目標”。
那么,中國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是否無望?我倒不這么認為。過去三十年里,中國不僅人口巨變;經濟和社會的其他各方面都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要想中國在今后未來三十年里什么變化都沒有,那是不可能的。人口數量的變化只是中國未來發展的一部分。事實上,比起機械的人口數量,我認為人口的健康,技能,生產力和福祉更值得大家重視。
有待解決的問題依然很多,比如說改革養老金和醫療體系,改革國有企業及其生產效率,這些都在進行之中。
隨著個人儲蓄率的提高以及老年人健康狀況和教育資源的改善,前景應該不錯。
此外,為何我們要繼續視65歲為老年人的界線,要考慮年齡一到,健康狀況的生活水平是否有所改善?如果還要如此去看問題,那也該考慮考慮到未來科技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表現在照看老年人的機器人上。
簡而言之,如果我們看待中國老齡化問題時只局限在當下而非未來,如果我們只把它看作一維的人口問題,而非一個經濟,社會和政治上綜合的多維“挑戰”,那么老齡化“問題”便無法真正解決。
關于作者
斯圖爾特·吉特爾-巴斯滕(Stuart Gietel-Basten),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研究員。
(編譯:羅玲敏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