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廣東佛山一工廠里,工人正在安裝機器手臂。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
2016年,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初見成效。一些有利因素發揮了穩定經濟的作用,改善和優化經濟結構,從而GDP實現了預期6.7%的增長。
不過,仍然一些重大的問題尚未根治,這意味著中國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
2016年,中國提前完成去產能目標。房地產庫存減少,經濟領域的薄弱環節得到增強;中國在去杠桿、降成本、促進工業生產平穩復蘇和改善優化工業結構等方面取得進展。
國內外市場需求依舊疲軟。2016年4月以來,民間投資急劇下降,投資再度放緩。1月至11月,固定資產投資和民間投資分別增長8.3% 和3.1%,同比下降1.9% 和7.1%。受居民收入低增長率和房地產市場火熱勢頭的影響,零售消費的實際增幅有所下降。此外,由于主要貿易合作伙伴經濟復蘇乏力,1月至9月,中國出口總量降低7.5%,同比下降4.4%。
2016年,消費價格溫和上漲,緩和了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風險。1月至9月,消費者價格指數上漲2%,同比增長0.6%。隨著全球范圍內初級產品價格回彈,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逐步實施,工業產品市場供不應求,生產者價格指數上升。1月至11月,生產者價格指數下降2%,同比下降3.2%。
經濟的結構性變化創造了更多工作機會,各級政府也努力提高就業率。1月至11月城市新增就業機會1249萬個,提前完成2016年的年度計劃。工業企業利潤增長8.6%,同比增長10.6%。其中,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13.2%。
由于經濟增長缺乏支撐、金融風險、較低的民間投資和居民收入的低增長,中國經濟將面臨更大的下行壓力。盡管如此,由于現存的增長潛力、需求的改變、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將釋放的更多紅利和改革的深化,中國經濟今年有望增長6.5%。
去年12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中國今年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度擴大總需求,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培育新動力,加快實施國企、稅收、金融和社保等領域的關鍵改革措施。
中國將繼續推動重點領域改革:削減工業,尤其是鋼鐵和煤炭行業的產能,同時減少其他行業的過剩產能;減少三四線城市的房屋庫存;主要通過減稅、降費和降低要素成本降低企業成本;加強各個薄弱經濟環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點關注四個領域。首先,制定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尤其是要降低企業的稅務負擔。其次,貨幣政策保持平穩中立穩健,重點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再次,大力振興實體經濟。最后,基于“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原則,優先建立一個以金融、土地、稅收和法律法規為基礎的長效房地產市場機制。這些都釋放出監管從需求導向轉為供給導向的信號。
關于作者:
牛莉,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
(編譯:張思涵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