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3月9日電(記者 單娟)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衛計委主任方來英今天在接受中國日報采訪時稱,公立醫院改革、調整醫療服務服務價格,不意味個人支付的上漲,而這其中,醫保要發揮好調節的杠桿作用。
方來英坦言,政府工作報告里的“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部取消藥品加成,是很艱巨的任務。但北京一定堅決執行。”
藥品加成制度是指縣及縣以上醫療機構銷售藥品,以實際購進價為基礎,順加不超過15%的加價率作價,以補貼醫院運行所需費用。在加價率基礎上的加成收入稱為藥品加成。
而這一制度在實施層面不時出現醫生多開藥,開不必要的藥的問題,也就是廣受老百姓詬病的“以藥養醫”。客觀上增加了個人醫療費用和醫保支付的負擔。
方來英坦承這一問題的存在。他透露在以往的調研中發現,北京的某所醫院藥占比過高,藥品收入占整體醫療費用約百分之八十,出院病人竟然開三個月藥帶走。
“這的確很不正常,是醫療行為管理的突出問題,”他說。
他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平衡和協調,而解決的過程也必然有財政和社保成本。”
取消藥品加成所帶來的醫院收入的缺口如何彌補?方來英說,一個是價格,一個是財政。
據他介紹,去年北京市財政補貼市屬22家公立醫院共73億元。
對于價格的調整,他則表示,不能增加患者看病的經濟負擔。“而是需要醫保發揮調節的作用。”
(編輯:劉世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