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制造業通脹壓力增加 成本傳播到全世界?
參考消息網2月24日報道外媒稱,從中國工廠到你的購物車,通脹壓力正步步逼近。
據彭博新聞社網站2月22日報道,在中國的制造業重鎮廣東,鐘表生產商廣州德高電子正在努力應對環保監管變嚴帶來的生產成本增加。由于多年來的工資成本上升以及國內競爭日趨激烈,該公司最近將其對新客戶的產品報價平均提高了15%,并且計劃很快對老客戶也實行同樣的政策。一個帶有曼聯俱樂部標志的掛鐘現在的批發價為5.8美元(約合40元人民幣),一年前是4.8美元。
德高電子高級銷售代表范苗昌(音)說:“一切價格都在上漲,通脹越來越嚴重。作為制造商,我們沒法獨自承擔這個成本。”
彭博新聞社首次與德高電子代表接觸是在去年10月份的廣交會上,當時持續數年的工業品出廠價格下跌剛剛結束,一些小型制造商和出口商正在考慮提高產品價格。自那以后,隨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中國的生產者出廠價格開始加速上升。
工業品出廠價格擺脫下滑局面幫助提升了企業的利潤率和盈利,降低了實際借貸成本,并減輕了企業償債壓力。對于那些幸運的企業來說,情況的確如此。但是對于其他制造商,投入價格的上升卻令它們的生存空間變得愈加狹窄。
裝飾性桌面盆栽植物生產商Winmart Design的創始人林浩斌說,他為一些產品購買的紙板箱的價格已經從一年前的每個3.2元人民幣飆升到6.8元。
他說:“我們的紙板箱供應商說,提高價格是因為他們的材料成本增加了,他們并沒有因為價格上漲而賺到更多的錢。”
鑒于中國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國,也是許多原材料的最大消費國,成本壓力將通過以下方式傳播到全世界:原材料成本上升,供應商A被迫提高對制造商B的產品售價,后者又將價格壓力轉嫁給出口商C。
在一些投資者——比如美國馬克特菲爾德資產管理公司駐紐約的首席執行官邁克爾·沙烏爾——看來,這種形勢變化對于全球通貨再膨脹交易的意義,要超過美國總統特朗普經濟政策可能帶來的經濟加快增長。
不過,這是否標志著中國將開始給全球帶來強烈的通脹壓力還有待觀察。一方面,雞年效應的影響將很快結束,因此價格同比漲幅將會放緩。另一方面,投入價格上升并不總是會帶來產品售價的提高。
東莞市一家浴室配件生產商的老板桑迪·張(音)表示,她的壓力很大,因為春節之后大理石價格漲了10%,而且工人們也要求漲工資。雖然主要市場之一美國的需求有一點好轉,但還不穩定。
她說:“我不想現在就提價把客戶嚇跑。”
1月12日,工人在遼寧瓦房店軸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內制作軸承產品。(新華社)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