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預計將表決通過民法總則。經過幾十年的準備和討論,中國第一部民法典預計將在2020年頒布,而民法總則是其中的總綱。
民法總則分為11章,共210條,以1986年制定并在2009年修改的民法通則為基礎。民法典將涵蓋合同、物權、侵權責任、婚姻、繼承和涉外民事關系等章節。中國已經分別制定了一系列民事法律,屆時將整合編纂進民法典。
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綱,為民法典從根本上規定和保護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組織的人身和財產權利奠定了總體框架。作為民法典的一個核心章節,總則不僅規定了公民、社會和經濟組織的法律關系,也規定了政府和機關法人的關系。因此中國的全國人大通過民法總則對完善中國法制體系以及依法治國都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民法總則的通過也是中國走向國際強國進程中的分水嶺。沒有世界一流的法律體系,中國就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強國。毫無疑問,中國朝這個目標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民法總則的意義還在于它體現了中國過去數十年來社會和經濟的巨大變化,有助于之前民法通則內容的修改和完善。民法總則提出了新的法人概念,特別是采取了營利法人與非營利法人的基本分類方法。非法人組織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這相對于此前的民法通則也是創新。
為了鼓勵市場經濟改革, 過去民法通則中圍繞企業法人的舊觀念也被打破了。此外,民法總則增加了侵權行為免責條款,鼓勵公民積極實施緊急救助。
根據總則,中國公民還將在個人隱私、數據權益方面獲得新的保護。為了適應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總則還承認了網絡虛擬財產等新型民事權利客體。
為了促進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經濟,新法還包括了修復生態環境的條款以及規定民事主體應該保護生態環境。
雖然中國常被認為是大陸法國家,但是中國的很多法律法規體現了英美法系以及自己的社會主義法律特色。比如中國的合同法就是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融合,大量借鑒了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UN-CISG)
中國的公司法和相關法律也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德國法律,然而也受到了英美法系的重要影響,比如在派生訴訟和獨立董事制度方面。這種混合對將來中國民法典的整體連貫性構成了一些問題。
民法總則的通過將是中國法制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同時由于其可貴的現代性和人文性,也體現了中國對深化市場改革和依法治國的鄭重承諾。
中國總理李克強宣布了國企、特別是央企的諸多改革方案,在此情況下民法總則的意義就更明顯了。中國推動市場化采取的這一系列堅定的措施,至少會讓美國政府內哪怕是最強硬的保守派也多少會收斂一些吧。
世貿組織關于中國是否應取得市場經濟地位存在爭議,而民法總則的通過將有助于中國實現這個目標。美國、歐盟和日本目前都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現在他們應該重新考慮其立場了。
作者是舊金山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