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18日電今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經濟峰會”在京舉行。本屆論壇以“中國與世界:經濟轉型和結構改革”為主題,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全球化、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等議題進行探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承惠就“支持實體經濟的金融創新”主題發表演講時表示,中國的政府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為服務實體經濟都下了很大的功夫,花費了巨大的精力。但盡管付出了這么多努力,我們目前依然面臨著困境:政府很給力,銀行金融機構很委屈,企業很困難。下一步,需要通過創新把三重困境給予解開。
張承惠指出,金融創新要抓住三點:第一點要把準實體經濟的脈;第二點,金融機構如何瞄準經濟轉型期,抓住這個機遇,抓緊推進全方位的金融創新,一個全方位的創新;第三點,制度創新。
以下為張承惠發言實錄:
大家下午好!關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問題,確實像剛才馬行長說的,已經說了很長時間了。客觀的說,我認為中國的政府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為服務實體經濟都下了很大的功夫,花費了巨大的精力。比如我們的銀監會很早就提出來兩個不低于,三個不低于,最近提出來三個不低于,我們的政府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采取了可以說絞盡腦汁,出臺各種各樣的稅收政策、財政補貼政策來引導金融機構扶持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但是我們現在看到,可以說現在盡管經過這么多的努力,我們還陷于三重困境。政府很給力,銀行金融機構很委屈,我冒著這么大的風險,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貸款,不良率肯定高于大型企業貸款的。我已經做了很多的創新,但是社會還是有很多批評,領導還是不滿意。第三重,就是企業很困難,我們到地方調研,幾乎所有的企業一直在叫融資難、融資貴。如果說調查民間投資里邊,對企業來說,最困難的前三位的因素,融資一定是在這前三位里面的。這三重困境,我覺得下一步還需要進一步的通過創新來把三重困境給予解開。
我想金融創新下一步要抓住三點,第一點要把準實體經濟的脈。實體經濟究竟需要什么樣的融資服務?要使我們的金融服務更加精準,由過去的高大上轉向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換,我們要進一步的轉向專精細。實體經濟需要什么樣的金融服務?我覺得在相當長的轉型時期內,它至少需要三個方面的服務。第一個方面就是靈活多樣的融資服務,這種靈活多樣的融資服務它其實對企業來說是多樣化的需求,不僅僅是要融資,更要融智,不僅僅是需要短期的流動資金貸款,更需要中長期的包括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的資金供給,貸款,債券,包括資本市場其他融資方式。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我覺得是需要一個綜合性的金融服務。產品的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不僅僅是簡單的融資了,可能還需要投資顧問,需要咨詢,需要金融市場交易方面的服務等等,擔保、信用保證多方面的服務。
第三,需要金融風險管理方面的服務。隨著中國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匯率市場化的推進,對于實體經濟來說,市場風險是越來越大。金融企業怎么幫助我們實體經濟有效的管理風險,這是最迫切的三個方面的需求。當前最緊迫的也是有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就是隨著經濟下行,我們普遍出現了抽貸斷貸的問題,特別擔保圈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往往一個企業出問題,就會連帶其他的企業都產生資金的斷流。第二點是創新創業,創新創業方面的融資需求是非常大的,金融服務的需求非常大,但是這一塊缺口還比較大。第三點,中國企業走出去,走到國際市場過程中,我們的金融服務雖然有很多的大銀行跟出去了,但是金融服務是不夠的,尤其是我前面說的,需要全過程的服務,全產品生命周期的服務,這是跟不上的。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我們的金融機構如何瞄準經濟轉型期,抓住這個機遇,抓緊推進全方位的金融創新,這個金融創新不僅是產品創新,還有流程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等等,銷售渠道的創新,是一個全方位的創新。如果各位特別是外國朋友近期到中國的地方去調研的話,我們會看到金融創新其實已經普遍的在開展。除了我們的銀行,我們的金融機構在推出大量的新型產品,剛才我們建行王行長已經介紹了,還有很多的創新方式。比如我們看到有金融重組基金,有一些地方建設政策性的擔保體系,前面剛才已經提到的,投貸聯動,還有債轉股,這些創新正在推進。
第三點,我認為要做的就是要進行制度創新,怎么樣有效的處理好創新所帶來的風險管理與創新本身和為金融服務方面的效率提升的關系。這里面至少也有三個方面的創新,第一個,監管體制的創新,第二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創新,第三點,財稅支持制度的創新。時間關系,不展開了,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