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圖片來源:新華社? |
美國國務卿雷克斯·蒂勒森周日結束訪華行程后,《華盛頓郵報》隨即報導蒂勒森似乎已奉上了屬于中國的外交勝利。
美國國務卿在中美關系描述為“不對抗,不沖突,互相尊重、尋求雙贏局面的良好關系”之后,《華盛頓郵報》刊發這篇文章卻大加指責。
蒂勒森的這一言論令人感到意外,中國政府對此非常高興,而美國政府對此則并不開心。2012年,中國提出中美雙方應在“不對抗、不沖突、互相尊重和追求雙贏合作”的基礎上,建立新型大國關系,以免美國擔心中國的崛起對自身造成威脅,避免災難性的戰爭。
2013年6月,習近平主席到訪加利福尼亞州,當時的美國總統奧巴馬似乎對“新型大國關系”表示了贊同。但是,當時的美國政府則回避這一提議,將這一提議理解為:無論中國采取何種行動,美國都要保持沉默。
這是在曲解中國的提議。提議明確承認了中美雙方存在問題,并認為這些問題應當通過互相尊重和平等對話的方式和平解決,而非通過對抗解決。
當時美國奧巴馬政府拒絕了中國友好提議,在這一點上做出了錯誤決定。奧巴馬執政期間,雙方的戰略互不信任和敵對情緒進一步惡化了。
與之相似,“見不得中國好”的心態成了美國反對亞洲基礎設施銀行,以及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背后的思維邏輯,旨在抑制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力。
因此,蒂勒森同意中國“建立新型大國關系”這一理念是在糾正奧巴馬犯的一個錯誤。希望將來習近平主席訪問佛羅里達州時,美國新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將重申這一點。
贊同新型大國關系并不意味著雙方觀點必須一致。如:兩國對朝鮮半島的去核化目標一致,但是兩國采取的措施則并不相同。
但是,蒂勒森表示,中美雙方已表明態度,中國呼吁雙方采取冷靜、克制、對話和外交的方式。
由于朝鮮違反聯合國關于導彈和核試驗的決議,中國已同意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制裁決議,不過,中國仍然相信應該采取外交而非制裁的方式。
在克林頓執政期間,美國前國防部長威廉·佩里曾到訪朝鮮商議去核化一事,當時威廉·佩里也持有相同的觀點。他在3月10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如果韓國對朝鮮在經濟上進行讓步,并且美國保證不破壞朝鮮安全,朝鮮很可能同意放棄核試驗和遠程導彈。
很多威脅要對朝鮮半島發動戰爭的國家并未考慮后果,也未考慮到將對該地區造成的巨大破壞。
中國和美國之間存在很多差異,但是,只要雙方愿意秉持不沖突、不對抗、互相尊重、追求雙贏合作的精神,就可能找到更合理的方案、縮小分歧、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關于作者:
陳衛華,中國日報美國分社副主編。
(編譯:劉紅麗 編輯:齊磊)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