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月22日,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在首相官邸前發表講話。圖片來源:路透之計 ? |
對歐洲來說,3月29日是個改變歷史的時刻。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正式啟用《里斯本條約》第50條,開啟英國脫離歐盟之路。
去年六月,英國公投結果宣布脫歐,舉世震驚。從那時起,特蕾莎·梅領導的英國政府不斷就脫歐談判的立場進行辯論,英國政界也因此動蕩數月。隨著英國政府在2月列出一部分脫歐目標后,英國脫歐立場逐漸明朗起來。退出歐盟意味著英國會失去關稅同盟國地位以及歐盟單一市場準入資格,因此,梅的目標是干凈徹底的分手。于是,雙方會就所有談判條件進行公開商議。
然而,脫歐公投后,關注的焦點幾乎都集中在英國,人們尤其關注英國會為此付出怎樣沉重的代價。當然,這種可能的確存在。
但是,若回想起那些曾經令歐盟成員國分歧不斷,爭論不休的問題——從移民危機到金融法規——事情便開始看起來有些復雜。
對于歐盟的未來,歐盟成員國之間的分歧在近年比任何時期都要嚴重。
當前一重大發展態勢是歐盟成員國內部疑歐情緒的升溫。在法國、希臘、瑞典、匈牙利甚至荷蘭,脫歐的論調此起彼伏。不論是試圖懲罰英國,激發疑歐言論,亦或是冒著助長疑歐選民力量的風險,讓英國欲取任取,歐盟都會因此陷入困境。
在談判初期,雙方將就歐盟在英居民和英國在歐居民的居住問題進行商討。英國政府表示會利用在英居住的290萬歐盟居民作為談判的籌碼。不過在該問題上,歐盟成員國談判立場將難以達成一致。有大量英國人居住的歐盟成員國,如西班牙,可能并不希望為這些人提供權利保障。另一方面,一些東歐國家,如波蘭和羅馬尼亞,則會極力追求保障在英居住的本國人民的權利。
英國脫歐與一些歐盟國家有著很復雜的利害關系問題,歐盟若想保持團結一致,就必須在談判時把這些因素納入考慮范圍。西班牙和愛爾蘭都與英國接壤。不論對邊境問題作何安排,談判起來都會非常復雜。但是,一旦問題擺在眼前,歐盟真的會優先考慮這兩國的利益嗎?
如果梅領導的英國政府真的準備好就一切問題進行談判,那么歐盟必須仔細考慮與英國的安全合作事宜,因為英國的軍事力量及情報收集能力居歐洲之首。英國北約成員國的身份是否足以令歐盟應對安全問題?還是說歐盟需要與英國進行更為緊密的合作?
在貿易方面,歐盟單一市場準入資格對英國工業發展非常重要,不過,英國對歐進口遠遠大于對歐出口,梅可以,也應該利用這一點作為自己談判的籌碼。目前,歐盟經濟增速居世界之末,梅應該能說服歐盟,使其認識到,若不簽署對英有利的協議,歐盟地區經濟發展會因此受阻,令其成員國中赤貧工人的生活雪上加霜。這會進一步助長疑歐主義,分裂歐盟。
近年來,歐盟最引人關注的發展態勢之一是內部逐漸興起的“內部反對派”—— 成員國政府要么反對歐盟進一步融合,要么徹底無視歐洲議會的權威,波蘭和匈牙利尤其如此。如果歐盟主要國家達成的協議對英不利,那么,英國政府可以嘗試向對歐盟某些方面持反對態度的國家進行呼吁,使歐盟成員國意見產生分歧。
沒有一項脫歐談判是容易的,但若說歐盟占據了絕對主動則是無稽之談。1985年,格陵蘭脫離歐共體的過程相對簡單,因為該國僅漁業發達。不過,這一次,歐盟的談判對象變成了英國。英國不但國防安全力量強大,影響力波及全球,經濟總量還在世界排名第五。
如果梅領導的英國政府能夠利用歐洲內部分歧,開啟一場強硬的現實政治游戲,那么,她很有可能在脫歐談判中達成對英有利的條款。這一結果對歐盟來說無疑是一場嚴重的打擊——一個國家在成功脫離歐盟的同時,也進一步暴露了歐盟的分歧和弱點。
有一件事是毋庸置疑的,在《羅馬條約》簽署60周年之際,在其基礎上建立的組織正處于致命危險當中。
(編譯:張笑 編輯:王旭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