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5月16日電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中國企業和金融機構走出去,加大國際化和轉型升級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專家表示,如何發揮中國企業自身優勢,對接國家發展戰略,還需要發展多層次平臺,建立服務倡議建設的長期、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金融保障體系。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曹文煉表示,2013年秋天,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已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響應,先后與沿線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50多份“一帶一路”政府間合作協議,一系列重大項目落地開花,帶動了各國經濟發展,越來越被沿線各國人民所接受、認可,并且在發揚光大,金融支持“一帶一路”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是在15日首屆“一帶一路”產業金融高級國際研討會上作出如上表述的。會上發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主編的“一帶一路”雙向投資叢書,以及安永主編的“一帶一路”海外投資機遇白皮書,舉行了“絲路產業與金融國際合作聯盟”成立儀式。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趙白鴿認為,“一帶一路”倡議以和平發展為旗幟,遵循平等、追求共贏,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型全球化的有效推進方案。“一帶一路”的成功要素就是“共商、共建、共享”,因此產業和金融的融合、央企和民企的融合、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的融合等資源整合非常重要。她表示,希望產業金融聯盟成立后,能夠發揮企業的作用,發揮所有的金融作為現代化經濟手段的作用,在新的歷史時期產生更大的成果。
埃及前總理伊薩姆?沙拉夫認為,3年來,“一帶一路”這個夢想正逐步變為現實。“一帶一路”是一種“和而不同”的全新的合作方式,能夠把亞歐非三大洲聯系在一起。只要攜手一致、思想一致,沿線國家就能和睦相處,與之相關的所有地區都會因此受益。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部長兼第二財政部部長黃循財表示,新加坡非常歡迎“一帶一路”倡議,并指出,新加坡是國際金融中心,因而能在“一帶一路”項目融資,尤其是在東南亞項目方面,和其他世界金融中心一起扮演互補角色,可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項目融資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