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中日關系或許難以用友好來形容。但黑白相間,憨態可掬的中國熊貓卻依然深受日本民眾的喜愛。
上周一,東京上野動物園入口前一條關于熊貓寶寶降生的通知引人注目,提醒游客參觀熊貓館時請保持安靜。
熊貓館中只出現了爸爸“力力”的身影,而剛剛分娩的媽媽“真真”則陪在熊貓寶寶身邊,坐著“月子”。
“為了讓她(真真)好好照顧寶寶,請大家共同為她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通知寫道。
對于這次熊貓產崽,動物園有理由格外謹慎。2012年,“真真”首次產崽。熊貓寶寶出生僅六天后便不幸夭折,這也讓園長遺憾落淚。2013年,“真真”再次懷孕的消息讓日本的熊貓迷們議論紛紛。可是很快,該消息就被辟謠。
為了慶祝“真真”順利生產,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計劃面向日本公眾為新寶寶征求名字。現年84歲的日本藝人兼作家黑柳徹子得之“真真”成功產崽后表示:“這是我近來聽到最開心的消息了。”
在經濟學家眼中,熊貓是一筆很好的“投資”,因為它們能吸引游客,增加動物園收入。尤其是產崽后,經濟效應更為顯著。關西大學名譽教授宮本隆認為,“真真”分娩后大熊貓能為日本每年帶來267億日元(16.3億元)的經濟收入。同時他還預測今年將會有566萬游客參觀上野動物園,與去年的380萬人相比,將會上升47.2%。
大熊貓是中國友好的象征,能夠推動雙邊政治關系的發展。“熊貓外交”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時任女皇武則天就曾向日本天皇贈送了一對熊貓。1972年11月4日,熊貓蘭蘭和康康首次亮相上野動物園。當天,動物園人山人海,大家都渴望一睹這兩只“吃竹子”的萌物。蘭蘭和康康是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國送給日方的禮物。它們的到來很快在日本刮起來一陣“熊貓熱”。
2008年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日本時,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曾告訴他日本民眾非常喜愛熊貓,希望能夠從中國租幾只熊貓,進行合作研究。那天是4月30號,一天前大熊貓陵陵剛剛去世。陵陵是1992年中國送往上野動物園的大熊貓之一。
由于熊貓數量急劇下降,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停止向國外贈送熊貓。自那以后,熊貓只能以合作研究的名義租到國外。
在中日雙方簽署相關協議后,真真和力力于2011年2月抵達上野動物園。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海岸爆發巨大地震和海嘯。此后不久,“真真”和“力力”便與公眾見面,為當地熊貓愛好者帶去歡樂和慰籍。
“真真”產崽的消息甚至驚動了中國和日本政府。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形容備受追捧,模樣可愛的熊貓是“日中友好的最好證明之一”。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康把熊貓稱為中國友好大使,并且希望熊貓能夠繼續扮演提升中日以及中國與世界各國關系的重要角色。
《紐約時報》曾引用前華盛頓國家動物園園長西奧多•里德說過的一句話:“你可以喜歡麝牛,但熊貓卻能偷走你的心。”
不過,出生于東京的熊貓寶寶能否用它的可愛修復中日關系呢?答案只有交給時間去揭曉。
關于作者:
蔡虹,中國日報東京記者站站長。
(編譯:鄧李嵐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