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機械冰冷的外表,總是讓人很難讓把其與靈活、優雅聯系在一起。在蒂姆·波頓的電影《剪刀手愛德華》中,即便機器人愛德華擁有一雙能修剪出無數美麗造型的剪刀手,也很難為影片中的人們所接納。那么,現實里你是否又能接受會彈古典樂鋼琴的機器人呢?
機器人鋼琴家Teo Tronico
未來鍵盤手:生來即是大師
特奧特勞尼克,就是這樣一位機器人鋼琴家。特奧特勞尼克曾與西西里交響樂團一起在羅伯托?詹諾拉的指揮下演奏《莫扎特鋼琴協奏曲》K488,為現場觀眾演繹了一場古典樂與科技交織的奇妙樂章,如非親眼所見,你可能很難想象,舞臺上那位穿著燕尾服,用一首肖邦的《夜曲》打動人心的鋼琴演奏家,實則是一款類人機器人。 他擁有一雙異于常人的雙手,這雙手擁有足足53根手指,手指上的大量的動態與關節控制能夠讓他極為準確靈活的在鋼琴上移動彈奏,速度之快,即使是世界頂尖的音樂大師,恐怕也很難與之匹敵。
沒有人類的大腦,卻擁有最浪漫的記憶
如果說特奧特勞尼克演奏的訣竅,是一雙人類難以做到的雙手,其演奏的秘密武器卻是他浪漫的“記憶”。因為特奧特勞尼克實際是一個機械樂器數字界面(MIDI)播放器,它能夠準確的復制出超過1000首含有復雜旋律的鋼琴曲,并調用MIDI文件,進行極其精準的演奏。不論是拉赫瑪尼諾夫、霍夫曼還是德彪西,人類無法記住的大量音符,一經錄制,特奧特勞尼克就能夠分毫無差的為你演繹。除此之外,它還能實現“鏡像演奏”,在這種模式下,特奧特勞尼克能夠連接由真人演奏的數字鋼琴,然后同步為獨奏音樂會,室內樂團或歌手進行伴奏,甚至可以在數英里以外遠程控制。
這位音樂老師從不出錯
特奧特勞尼克是一個新穎、有效的音樂教育和欣賞工具。它漫畫一般夸張有趣的形象,能夠引起大量年輕觀眾的注意,因此,他能夠用即時、生動、有趣的方式,將音樂語言的基本元素介紹給各個年級的學生。你一定會好奇,這樣機械工作的機器人如何為人“授課”。事實上,特奧特勞尼克可以通過面部表情與人實現交互溝通,它的眼睛里裝有攝像頭,身上也帶有近距離傳感器,能夠感知到走近的人,并充分“觀察”他們的表情,然后,再通過活動頭、嘴、眼鏡、眼皮、眉毛等做出面部反應,并運用復制書面文字、給予或接受實時配音等進行語音表達,不論這語音是來自何種語言,它的嘴部運動都能與其同步。由此一來,特奧特勞尼克不僅可以重現迷人古老的自動鋼琴卷軸樂曲,在音樂會的舞臺上大放異彩;還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鋼琴教師,潛力非凡。
這樣一款兼機械演奏家與音樂老師于一身的機器人,將在8月23日到27日在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亮相,與眾多熱愛音樂和機器人的狂熱粉絲們近距離接觸。
關于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
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作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性行業峰會,此次世界機器人大會將秉承“創新創業創造,迎接智能社會”的主題,設有論壇、博覽會、大賽和主題活動四部分內容,集學術研究性、競技性和娛樂性于一體,匯聚了來自全球頂尖學府、研究機構和機器人企業的300多位明星大咖,集結了100余家全球知名企業,展示包括特奧特勞尼克在內的千余件行業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