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國啟動“301條款”,調查中國的技術轉讓和知識產權政策和做法,引發外界對美國政府貿易政策的更多擔憂。特朗普政府現在日益趨向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并破壞現有規則。
盡管這一行動可能反映了特朗普政府中一些貿易鷹派人士的觀點,但是,許多美國經濟學家反對重啟美國《1974年貿易法》中已過時的301條款。
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在特別“301調查”中,美國正試圖同時成為球員和裁判。1995年成立的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正當機構。
美國的“301調查”違反了世貿組織宗旨。這個決定意味深長。如果美國帶頭違反世貿組織規則,那么其他國家將效仿。
盡管調查可能需要一年時間,還不能算是貿易戰的宣言,但是會有這個趨勢。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或者是他們之間針鋒相對的報復,不僅會給自己帶來災難,也會給全球經濟,尤其是亞太供應鏈上的經濟體帶來災難。
無論其目的是什么,單邊行動對中美關系過去7個月取得的進展都是一次挫折。
在總統競選期間,特朗普威脅要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征收高達45%的關稅,并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這些威脅在他當選總統后就逐漸消失了,他與習近平主席于4月初在佛羅里達舉行了一場成功的面對面會談。在會晤時,中美兩國領導人就一項為期100天的經濟合作行動計劃達成一致,而這一計劃已證明是富有成效的,現在已變為一項為期一年的行動計劃。兩國領導人峰會結束一周后,美國財政部認定中國沒有操縱匯率。
“301調查”再次給雙邊經濟關系蒙上了陰影,尤其是對那些在任何報復行動中都處于風口浪尖的行業來說,針鋒相對會是最壞的情況。
這一舉動是特朗普政府挑戰美國對全球和多邊承諾發起的眾多行動之一。特朗普周二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一次演講中稱這是一件好事。
在演講中,特朗普稱贊自己將美國從“災難性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和“扼殺就業的《巴黎氣候協定》”中脫身出來。他表示,如果美國不能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達成一致,有可能會終止這個協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等領導人一再表達了對美國日益高漲的保護主義的擔憂。今年3月,在德國舉行的20國集團(G20)財長會議上,美國拒絕重申長期以來對自由貿易和抵制保護主義的承諾。
在采取保護主義措施的時候,美國喜歡把自己的經濟問題歸咎于其他國家,把自己描繪成受害者。然而,最近的一份來自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赫夫鮑爾 (Gary Hufbauer)和露西·魯( Lucy Lu )的報告顯示,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美國從貿易擴張中獲得的回報都非常多。在過去13年,每年丟失的156250個制造業工作崗位,僅占非本意離開崗位人數的不到1%。
21世紀的情況與1974年301條款頒布的冷戰時期完全不同。特朗普政府應該聽取許多經濟學家的警告,放棄301調查行動。
關于作者:
陳衛華,中國日報美國分社副主編
注:本文原文為英文,未經原文作者審校。
(編譯:秦茜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