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將在中國福建省廈門舉行。這次會晤舉行之際,各國形勢和國際局勢都與2009年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金磚國家領導人的首次會晤時大不相同。
金磚國家組織的成立幾乎是一種“自然”現象——2009年,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四個經濟體為全球經濟活力做出了大貢獻,也因此必須尋找增加發言權的途徑。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四個國家必須增加相互了解的程度,以便確定和鞏固共同的目標——從會議宣言中的條款數目比首次會議增加可以看得出來。倡議目標數量顯著增加,使得達成目標的代價不那么矚目。
此外,近年來,五個經濟體中,可能除了印度,其余經濟體的表現都與本國上世紀末的成就略微遜色。中國如今的增長速度是此前的一半,另外三個金磚國家過去幾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極低。這加劇了觀察人士的懷疑;他們一貫認為,金磚國家是利益和宗旨不同的國家形成的組合。
盡管有這些不利的內部條件,金磚國家已在幾個方面得到了發展。五個國家之間的相互了解程度比2009年時要深刻得多,雖然在實現諸如交換分析的基本數據等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金磚國家還采取了兩項重大步驟,設立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這體現了眾多部門之間的協定和聯合倡議。
在全球范圍內,上一次峰會宣言中提到的一些沖突仍然存在,某些國家元首或政府所作的威脅性言論常登上媒體新聞頭條,束縛了一些國家(甚至包括金磚成員國)的手腳。
這可能危及金磚國家成員國之間的政治發展態勢。令人擔憂的是,金磚國家最初成立動機基本上是與經濟有關的(盡管它隱含著經濟和體制領域內的政治運動)。然而,目前尚不清楚這五個成員之間目前的關系是否足夠強大,能夠就彼此與第三方的沖突上達成一致。
以上就是廈門金磚峰會的背景。此次會晤主題為“全面深化金磚伙伴關系,開辟更加光明未來”,表達了對經濟伙伴關系、可持續發展和開放經濟的要求。
目前還需要考慮重要的敏感問題,例如成員國內部貿易便利化(不僅僅是減少文書工作,而是實際減少壁壘)和技術轉讓。
從巴西的角度來看,與中國簽署大量協議、兩國領導人同意采取特殊手段加深雙邊關系都是是積極的標志。這種情況下,通常各種各樣的會面會紛至沓來。
不過,在中國和巴西的具體情況中,考慮到雙邊關系對兩國的重要性,也希望雙方政府作出真誠的努力,將共識轉化為實際的、更流利的官方流程,并用更直接的方式展現雙方新的關系。
關于作者:
雷納托·鮑曼(Renato Baumann),巴西規劃部國際事務副部長,巴西利亞大學教授。
注:本文原文為英文,譯文未經作者審校。
(編譯:王茹 編輯:齊磊)